武汉有什么特色小吃,哈尔滨有什么特色美食小吃(湖北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
- 创业
- 2022-05-01 09:36:06
细数武汉的特色美食,每一种都不容错过,你吃过哪些武汉美食呢?
热干面提到武汉美食,他的第一反应应该是热干面。它不仅不同于冷面,也不同于汤面。面条爽滑有筋,酱香可口,让人食欲大增。对于武汉人或者在武汉待过一段时间的朋友来说,不再只是一种小吃,而是一种情怀。不吃的话家乡味浓,吃的时候香气扑鼻。热干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湖北武汉最著名的小吃之一,也是武汉人过早吃早餐必不可少的品种。热干面不仅不同于冷面,也不同于汤面。过冷上油后淋上芝麻酱、香油、香醋等配料。爱吃辣的也可以加辣椒红油。面滑筋道,酱香可口。整体色泽黄油,清香可口,有一种非常爽口的辣味。是祖传秘方,吸引食欲。三鲜豆皮三鲜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另一种主食,也是武汉人的传统小吃。以前人们用绿豆和大米混合研磨摊皮,用糯米和肉丁包裹。油炸后作为节日佳肴,后来变成了普通的早餐。在制作豆皮的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炸出来的豆皮外酥里嫩、油而不腻。油炸后,油有光泽,呈黄色,有香味。“老桐城”三鲜豆皮最有名。豆皮是湖北武汉汉族的著名小吃。多作为早餐,一般在大街小巷的早餐摊上供应。中午或者晚上,在一些特色餐厅或者老字号酒店也有。最著名的豆皮是位于武汉中山大道的“老桐城”,其豆皮在武汉市民中口碑很好。此外,在武汉周边县市,如恩施、鄂州等地也很受欢迎。武昌鱼“饮长沙水,食武昌鱼”。毛泽东的话让武昌鱼出名了。武昌鱼的烹饪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油焖、红烧、花酿、清蒸等等。成品鱼形状完整,洁白光亮,晶莹如玉,鱼身饰有红白黑三色配料。颜色很漂亮。肉又嫩又香。四季梅汤包四季梅汤包是湖北武汉的一种著名小吃,属于苏式汤包。位于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名字的意思是一年四季都有好吃的,春天有炸春卷,夏天有卖冷食,秋天有炸大闸蟹,冬天有烤酥饼等。该产品的特点是3360皮薄如灯笼,馅嫩,汤鲜醇,味道鲜美爽口。面面窝,武汉汉族小吃之一,也是武汉特有的。通常只在早餐时间供应(武汉人称之为“过早”)。因为四周厚中间薄,所以干脆就变成了一个小洞,是凹进去的。武汉人不习惯称之为“面凹”,而称之为“面窝”。棉窝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现在有一些小酒窝,用的铁勺里面比较小。
武汉名小吃有哪些?
武汉著名小吃如下:1。热干面:热干面是武汉最有名的小吃之一。热干面是黄色的,油油的,很好吃。由于热量高,还可以作为主食,营养早餐,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2.三鲜豆皮:三鲜豆皮是湖北武汉著名的小吃,也是武汉人的主要早餐食品之一;鲜豆皮是糯米和豆皮的结合,因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虾而得名。3.面窝:面窝是湖北省武汉市特有的著名小吃之一,通常只在早餐时间供应。因为四周厚中间薄,所以干脆就变成了一个小洞,是凹进去的。武汉人不习惯称之为“面凹”,而称之为“面窝”。4.鸭脖:鸭脖是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地的传统名吃之一。又名酱鸭脖或酱鸭脖,起源于常德洞庭湖区
1.武汉的特色小吃和名店。老桐城-三线豆皮“老桐城”是位于大支路(汉口中山路大支路1号)的一家大型餐馆的名字。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闻名,被誉为“豆皮之王”。这家餐馆创建于1931年。原为古汉口城堡大支门外,为城乡夹道,故名桐城甜品店。抗战胜利后重新开张,改成了你的老桐城甜品店。这家店模仿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决心改良,所以很受甜食的欢迎。方法是将绿豆和大米混合,磨碎,在锅里摊成薄皮,盖上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放油里炸。高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为主要制作馅料,打造三鲜豆皮,入口金黄有光泽、酥脆嫩滑,更受欢迎。毛泽东尝了四次,每次都赞不绝口。而且外地人一吃到老桐城豆皮就来武汉。2.四季-美汤包“四季美”是位于汉口中山大道992号(近江汉路)的一家小吃店的名字,意思是一年四季都有好吃的,春天有炸春卷,夏天有卖冷食,秋天有炸大闸蟹,冬天有烤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来,高级厨师钟生初等人在这家店制作了具有江苏武汉风味的蒸饺,深受顾客欢迎,被誉为‘饺子之王’,使这家店成为一家以供应蒸饺为主的灌汤包店。他们讲究馅,选料严格。首先,他们将新鲜的猪腿剁成糊状,然后与果冻和其他调味品混合,用薄面团包裹,放在笼子里蒸,用果冻做成汤。浆糊鲜嫩,一笼七个,配上姜酱醋,非常好吃。为了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除了鲜肉汤包,他们还及时制作蟹黄汤包、虾仁汤包、香菇汤包、剁碎鸡汤包、什锦汤包。3.蔡林的热干面,热干面,刀削面,一浮面,担担面,四川的担担面,还有中国北方的渣江面,被称为我国的五大名面。它不仅不同于冷面,也不同于汤面。制作方法是先将面条基本煮熟,然后带在身边,沥干油,摊开冷却。吃的时候用开水焯几下,沥干水分,加入芝麻酱和虾仁。
米、葱花、酱萝卜丁、小麻油和醋等性料拌匀。上口时香气扑鼻,耐嚼有味。热干面源于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李包,他怕未卖完的汤面发馊变质,便把它捞起来晾在案上,不小心撞倒油壶,他就把流出来的麻油拌到面条里。第二天,他把这些面条放在沸水里滚烫几下,捞起来拌上佐料,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使人争相购食。有人间他这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人们说热干面好,他从此就专卖此面。有些饮食摊贩看他生意兴隆,便向他学艺,也卖起热干而来。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热干面馆和摊点,是武汉人早晨爱吃的早点小吃之一。蔡林记热干面馆是其中最有特点、最有名气的一家。蔡林记热干面馆原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854号,面对水塔。现为连锁经营,在武汉三镇有多家店铺。4、谈炎记--水饺谈炎记水饺馆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384号,距利济路口不远。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创办。专门经营水饺近八十年,有独到的制作水饺技艺,从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度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如以鲜猪腿、黄牛腿肉制馅,猪蹄熬汤,配上虾米、香菇、香菜、葱花等佐料,使水饺的馅嫩、汤鲜、形美、皮薄,吃起来爽口润腹,余香满口,吃后留有余味,使人吃了还想吃。除了传统的鲜肉水饺,名师谈银山近几年还陆续研制出冬菇水饺、厂米水饺、三鲜水饺鸡茸水饺、虾仁水饺等新的品种,适应不同食客的口味。5、顺香居--烧梅“顺香居”位于汉口花楼街、交通路的交汇处,是一家经营重油烧梅近五十年的老店。该店的烧梅油重而不腻人,形如银菊,味道鲜美,久负盛名。烧梅的制作方法是将肥膘猪肉、馒头、橘饼、花生米、冰糖、葡萄干等切成小丁,略炒,以不冒油为度,再用桂花、红绿丝、白糖调合成馅。面粉加水适量,放少许精盐揉和,醒约3分钟,搓条,切小,案上撒上干淀粉,擀成荷叶形成薄皮,放入馅心,加少许麻油。或炸、或烤、或蒸。其味香甜可口,深受广大群众喜爱。6、福庆和--牛肉米粉“福庆和”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855号,在六渡桥一带,以经营湖南风味的米粉著称。粉质钦滑,味鲜可口。7、五芳斋--汤圆武汉“五芳斋酒楼”系倪锦财先生于民国三十五年申请旧汉口政府出资而设,其商号名称为"上海五芳斋"(清朝咸丰八年始建),营业处所设在中山大道1303号,初创时雇佣工人十余名,营业(生产)面积几十平方米,直到解放。现地处汉口中山大道723号(原为1171号)的五芳斋酒楼,由小到大,由私营到公私合营,直至全民企业,从始创至今,已逾百年之久。五芳斋以质优价廉为核心,自91年以来,相继获省(市)商业系统三块金牌,并誉为"汤元大王","粽子大王",和"糕团大王"。93年国家商业部审核批准,授于 "武汉市江岸区五芳斋酒楼"、"做好做活"老字号""发表文章,要求其他"老字号"效仿。五芳斋的创建和发展,历经百余年之久,三镇皆知,远近闻名,现今的武汉五芳斋,已由过去单一的"宁波汤圆" 小吃品种开拓到几十种多味汤圆及速冻系列,常年供应。不断改革发展,以质量、价格、服务为核心,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消费者的赞誉。8、小桃园--煨汤“小桃园”是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64号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该店创始于1946年,有陶、袁两个小贩在这里搭棚设摊,经营油条、豆浆之类的小吃,后来两家合作,经营煨汤,店名"筱陶袁",解放后谐音化为“小桃园”,是著名的"煨汤专家”。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脚鱼汤、牛肉汤、鸭汤等。以瓦罐鸡汤最驰名,其原料为黄波孝感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剁成鸡块,先人油锯爆炒,再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粮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计原味,营养丰富,是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上品。八封汤和其他粮汤也都各县特色,鲜香可口,深受食客喜爱。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