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舍设计图,新型猪舍图片大全 养猪场(最简单的猪舍建造)
- 创业
- 2022-06-17 03:00:39
农村小型养猪舍图片
下图扩展了信息:养猪户在设计猪圈的时候,本着简单,花费最少的理念,设计小猪圈施工图。但在猪圈选址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猪圈的污水排放和环境保护,猪圈的朝向应为南北向东15-30度。要提前设计好肉猪的各类专用毛发处理空间,做好搜毒裤隔离带。如果是南方猪圈,还必须考虑夏季太阳紫外线直射下南方猪圈的温度,以及阴雨连绵的春天闷热热闹的温度。如果是北方的猪圈,北方肯定是极寒的,猪圈防冻系统要设计好,保证猪圈的生长环境!
猪舍设计图
单排坐北朝南,宽8米,长33米,类似蔬菜大棚,育肥厢长6米,宽3米,可养十只渗雹鸟至十二头,头顶留通风孔,留一丛窗户。450到500元左右可以建三栋可以养肥猪的楼,一延米成本1500元左右。是目前养猪最流行的猪圈,尤其是北方。
如何进行猪舍建筑的设计?
1.猪圈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猪圈应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和猪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进行设计。猪舍温度一般应保持在10 ~ 25,相对湿度在45% ~ 75%。为了维持猪的健康,提高猪的生产性能,需要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光照充足,特别是公猪需要充足的阳光来刺激其旺盛的繁殖机能。(2)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不同地方的自然气候和地域条件不同,对猪舍的建设要求也不同。在雨量充足、气候炎热的地区,主要是注意防暑降温;在干燥寒冷地区,应考虑防寒防热。(3)便于实施科学饲养管理。建造猪舍时,应充分考虑符合猪的生产流程,以便于操作,降低劳动生产强度,提高管理定额,充分提供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条件。2.结构各部分需要一个完整的猪圈,主要由墙体、地面、屋顶、门窗、通风装置、隔断等组成。不同的结构部分有不同的架构要求。(1)墙体是分隔猪圈与外部空间的主要外部防护结构。对墙体的要求是坚固、耐用、保温性好。不同的材料决定了墙体坚固性和保温性能的差异。泥或土坯墙成本低,保温性能好是优点,但其缺点是容易被雨水冲下来,被猪损坏。补救办法是用石头或砖砌50 ~ 60厘米高的墙基。石材的优点是坚固耐用,缺点是导热性强,保温性差,墙面容易凝结水汽。补救办法是在墙上贴一层5-10厘米厚的泥墙皮,增加其保温防潮性能。砖墙具有保温、防潮、坚固的优点,应尽量采用砖墙。(2)屋顶和吊顶屋顶的作用是防止降水和保暖。屋顶的保温隔热作用大于墙体,是猪舍散热最多的部位,所以要求结构简单,经久耐用,保温性能好。用草料搭建屋顶,成本低,保温性能好,但不耐用,容易腐烂。瓦屋面的保温性能不如草屋面,但坚固耐用。温室的作用是加强猪圈冬季和夏季的保温。温室要保温、气密、不透水、耐用、轻便、结构简单。在棚上铺设足够厚度的保温层是棚能否起到保温作用的关键,严密的结构(防水气密)是重要保证。隔热层可以由珍珠岩、锯屑、亚麻屑等制成。因地制宜。(3)地面猪直接生活在地面上,要求地面温暖、坚实、平整、不滑、不透水,便于清洁消毒。地面具有保温、弹性、柔软、成本低等特点,但容易渗尿渗水,不易保持平整,不易清洗消毒。水泥地面具有坚固、平整、易清洗消毒等优点。但质地优良,导热率高,成本高。综合考虑,宜用碎砖打地基,水泥抹平地面。(4)门是人和猪进出猪圈,运输饲料和粪便的通道。门要求耐用,能保持屋内温度,进出方便。门一般设在畜舍的两端墙,面向中央通道,方便喂饲料和清粪。双排猪圈门宽度不小于1.3米,高度约2.0米;单排猪圈要求宽度不小于1.0m,高度1.8 ~ 2.0m.猪圈门应向外开。在寒冷地区,通常设置门和水桶,以加强保温,防止冷空气入侵,缓解热空气的流出
目前通风设备多采用进排风通风系统,出风装置数量少,宽度大,而进风管的要求正好相反。进风管一般嵌在竖墙内,离天花板40 ~ 50 cm,两扇窗户上方。排气管沿猪舍屋顶两侧交错垂直安装在屋顶上,下端从天花板开始,上端高出屋顶0.5 ~ 0.7米。有条件的可以使用机械通气设备。3.猪圈的种类用于养猪生产的猪圈有很多种,见本书第69题。附:建筑图纸及详细说明。1.繁殖舍和妊娠舍生产线有124头母猪。繁殖母猪在繁殖舍饲养,妊娠、后备、妊娠母猪在妊娠舍饲养(图1、图2)。图1配种舍平面图图2妊娠母猪舍平面图(1)配种舍内有配种栏,1个配种头栏养1头公猪,配种头栏设置在4个个体栏后面,共8个配种栏。配种后,母猪在单间饲养,观察4周,确认怀孕后转移到妊娠房。那些未怀孕或已恢复发情的母猪在第二次发情时被送回配种栏进行交配。为配不上连续两个发情期的母猪造战斗机。
悄培议淘汰处理,用后备母猪增补。单体栏为60厘米宽,两侧隔栏用直径33毫米钢管组成,高90厘米,限制母猪饲养,猪栏前设贯通食槽,后部有40厘米宽的横走向漏缝地板,下有粪沟,便于饲养管理,围栏长2.2~2.5米,每头猪实占面积1.3米2。共设单体栏32个。①每个配种栏对应四个母猪单体栏,单体栏内是刚断奶的母猪及配种1~3周的母猪。到配种后第4周,利用妊娠诊断仪诊断母猪是否怀孕,怀孕的母猪转到妊娠母猪舍饲养,没有怀孕的母猪留在配种舍等待下次配种。②124头母猪猪场至少需要2头试情公猪,每周有6头猪配种。③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可放在大栏内饲养。④走廊的宽度是0.9米。单体栏标准是2.5米×0.6米×0.9米,配种栏及大栏的标准是4.3米×2.5米。猪舍的水泥地面一律要求用高标号水泥,地面要求光平结实,为防止床面积水和猪只滑跌,要求地面向粪沟方向微斜,并在光滑的地面上以细沟作菱形切块,以达排水和防滑的目的。(2)后备、空怀及妊娠母猪舍 6头母猪一圈,小群饲养可有一定活动空间,每头妊娠母猪占地面积1.6米2,栏前设贯通食槽,每头猪占槽0.5米,横栏两侧各设一个饮水器,猪床后部设有40厘米宽的漏缝地板,下设排污沟。妊娠16周的母猪转入产仔舍准备产仔。①妊娠母猪舍共14个猪栏,每个猪栏可装5~6头怀孕母猪,猪栏标准 2.5米×3.8米。②如果猪场有条件,可在妊娠猪栏外建运动场,对母猪的健康有益。③母猪在妊娠舍11周时间,当怀孕50、90日龄时,需要做两次妊娠检查,以确保每头母猪都能正常分娩。2.产仔猪舍设计即将产仔的母猪转入产仔舍(图3),产仔舍共设6间,分为5个单元,每个单元内设8个产床,共为40个产仔床。图3 产房平面图产仔舍是全厂投资最高、设备最佳、保温和通风换气最好的猪舍,舍内应设有保温性能良好并能排湿的顶棚,应有排风装置,每个单元屋顶安装换气扇。母猪产仔围栏2.1米×1.7米,使用面积为3.5米2,四周围栏高0.5米,围墙用铁皮等板式物相隔,并紧靠床面,不要用棚栏,以防仔猪相互接触。产仔栏内设有钢管拼装成的分娩护仔栏,栏宽0.6米,呈长方形,以限制母猪的活动范围,防止踏压仔猪,便于哺乳。栏前有食槽、饮水器供母猪采食和饮水,栏的两侧为仔猪活动区,一侧放有仔猪保温箱和仔猪补料槽,箱上设有采暖用红外灯泡或红外线加热器,箱的一侧有仔猪出入口,便于仔猪出入活动。母猪舍内温度要求在16~22℃之间,最适于哺乳母猪的采食与泌乳。仔猪保温箱是为仔猪前期创造小气候用的,仔猪出生后的第1周要求环境温度在30~32℃,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根据舍内外环境气温的变化,可逐渐撤掉保温箱以扩大仔猪的活动范围。①采用全进全出式生产,母猪在产房4周+3天。②哺乳仔猪28日龄断奶,因此设计5间产房,全部为封闭式,每间产房有8个产床。③产床规格2.1米×1.7米,栏高0.5米。3.断奶仔猪舍仔猪断奶后从产仔舍进入仔猪培育舍(图4)饲养5周(达9周龄)。仔猪培育舍共建6间(6个单元),培育舍应吊顶棚,要达到保温、通风、排湿的目的。仔猪培育舍内每单元设有7个仔猪饲养高床,所谓高床即为高台平栏,长2.2米,宽1.25米,面积2.75米2。断奶仔猪原则上原窝转入,每头仔猪占0.25~0.3米2。床为三角铁支架,四周有60厘米高的栅栏隔墙,床底全为缝隙地板,缝隙地板用8~9#盘条焊接组成,盘条间隙为1厘米,床面另设一活动木板(1.2米×0.6米),在仔猪上床前几天使用,以减少猪的应激反应。仔猪高床的高度与产床一致,便于仔猪周转。舍内温度为16~25℃,相对湿度60%~70%。仔猪在育仔舍内达9周龄时(或者12周龄)转入中大猪舍喂养。图4 断奶仔猪舍①采用全进全出式生产,育仔时间5周,6个单元。②与产房对应,每间为封闭房舍,内有5个育仔床。③育仔床规格:2.2米×1.25米高床,前面为走道,床后有粪沟。④如果要充分利用现有房舍,可以再增加三个单元,总长度亦为40米。仔猪在保育舍可以养到12周再转栏。4.中大猪舍仔猪9周龄时进入中大猪舍饲养,一般情况下再养15周达24周时,体重90千克以上时上市。中大猪舍保温设施要好,不设供暖设施。夏季注意通风,散热性能好,设66个单元,舍内小圈饲养,每圈11头左右。圈长3.8米,宽3.6米,栏高0.9米,每圈实用面积13米2,每头肉猪占用1.3米2。圈舍后部设有40厘米宽的缝隙地板,下设排粪沟,圈内设食槽和饮水器,供猪自由采食和饮水。所有猪舍的水泥地面一律要求用高标号水泥,地面要求光平结实,为防止床面积水和猪只滑跌,要求地面向粪沟方向微斜,并在光滑的地面上以细沟作菱形切块,以达排水和防滑的目的。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