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排名2020年,公募基金业绩排名2020(公募基金2020年规模排名)
- 创业
- 2022-04-07 21:04:40
2020年公募基金投资平台排行榜前十有哪些?
公募基金很安全,难怪主要问题是:我15年开始投资基金,用了很多差的产品。大部分都试过水。到了17年,我接触到了理财魔方。投资方便,不用自己操心行情,收益也不错。很高兴你能一直接受我的回答,也希望能一直帮到你。
什么是最牛公募基金,业绩可以到达多少?
2020年,“疯狂基金”终于走到了尽头。10只基金净值翻倍,股基平均收益近60%。收益最高的冠军基金年回报率超过166%,每一个单项数字都相当具有爆发力。利用2020年的表现,Ten bagger的团队进一步扩充了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可以发现,在公募基金阵营中,虽然十倍基金是相当罕见的“品种”,但到了2020年底,整体涨幅超过10倍的基金数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0只(份额另计)。其中不乏收益在20倍、30倍左右的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至今收益近40倍,堪称“业绩之王”。这些不同类型的“十倍碱基”有什么共同点吗?他们的风格、业绩爆发的时间、基金经理甚至基金经理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投资者如何识别“灵魂投手”,买到真正的十倍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记者拆解了全市场50个十倍基数,用数据和事实告诉你答案。视觉中国“十倍基地”已扩大至50 Ten bagger。这个令人兴奋的术语是由美国著名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提出的,也是每个投资者的梦想。相比之下,“十倍基”的概率远低于“十倍股”,但即便如此,到2020年底,仍有50只基金自成立以来产生了10倍以上的回报。它们的存在也充分证明了基金这类产品在资产配置和组合投资方面的巨大潜力。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十倍基数”。位居榜首的是业内传说中的基金——中国市场精选。这是中国第一只净值超过10元的基金,也成就了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到2020年底,华夏大盘精选整体回报已经超过3900%,直奔“40倍基”,这在中国公募基金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总业绩回报排名第二的也是一只老牌明星基金成长,——嘉实。成立至今,收益已达28倍,但距离中国大盘精选还有一定距离。同样在“20倍基”阵营的还有总回报超过2500%的富国天益价值、回报在20-25倍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和兴全趋势、景顺丁一和郭芙天汇等另有43只基金的总回报在10倍以上。到2019年底,“十倍基”数量仅为16只(份额另算)。一年后,这个数字翻了一倍多,增速惊人。要知道,即使在2017年这个“牛”年,开放式主动偏股型基金的“十倍基”也只有11只,2020年的50只可谓“史无前例”。难怪有业内人士评论说,经过时间的考验,《十倍基地》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十倍基数不是偶然,而是一条可复制、可扩展的路径”。这些基金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或规律吗?成为「十倍基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50只基金有共同的特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对这50只基金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基金成立的时间。这50只基金中,只有中小盘易方达基金成立于2008年,其他最晚成立于2006年,且多为2003年至2005年。a股历史上出现过三次超级牛市,第二次发生在2006 ~ 2007年,上证综指从1000多点攀升至6124点的峰值。第三次开始于2015年,创业板指数从580点涨到4000点,涨幅惊人。从投资的时间节点来看,2006年前后成立的基金明显更占优势,因为这两次超级牛市都为其提供了投资业绩积累的必要空间。第二,基金经理和基金经理。首先,记者统计了这些“十倍基”所属的基金公司。基金公司最集中的是华夏基金、TEDA宏利基金、郭芙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均有4家。
华夏和郭芙在“老十”之列,TEDA宏利是中国首批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景顺长城是成立于2003年的中美合资基金公司。另一家老牌机构嘉实基金拥有三只“十倍基”,其他银河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鹏华基金、广发基金、银华基金、大成基金、易方达基金也有两只。然后是关于基金经理的统计(两个人管理同一个基金,分别计算)。在这些基金经理的名单中,有一个人的名字重复出现了三次。他就是景顺长城基金的刘艳春。他旗下的基金经理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丁一、景顺长城内需增长2号,自成立以来分别取得了2537.61%、2422.86%、1122.91%的可观回报。同样,TEDA宏利基金的基金经理季楠和张迅分别管理了两只“十倍基金”,也是优秀基金中的佼佼者。一个明星经理对一个“十倍基数”的贡献有多大,后面会详细讨论。有一点还是很明确的,就是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出现的频率不高,很多都任职了至少两年,这是基金获得高收益的必要条件之一。以郭芙天汇为例。它的基金经理是朱绍兴,成立于2005年,15年没换过任何人。该基金仅为“20倍基”,年化收益22.57%,也说明了基金经理“一心一意”的有效性。第三,风格通常比较稳健,不喜欢炒作短期热点概念。由于投资团队的相对稳定,基金的整体策略和风格通常也相对稳定。而且前期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风格,积累了一定的成绩,所以哪
怕更换了基金经理,也不太会在短时间内大刀阔斧地更改持仓,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调整。另外也很少看到“十倍基”去疯狂炒热点、追风口。以2020年这50只基金的业绩表现为例。2020年净值翻倍的基金一共有110只,很遗憾“十倍基”都无缘这个名单。不仅如此,很少能在公募基金年度排行的榜单上看到“十倍基”的名字。再以朱少醒为例,他的投资风格比较均衡,重仓的行业和板块都相对均匀。从单个年度的业绩来看,其管理基金的收益和排名都很难称得上最优,但投资比拼的是耐心和毅力,多年之后这位“长跑型”选手通过时间积累,在复利的作用下收获了非常可观的长期回报。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类基金,那就是近两年市场行情催生的“二倍基”。综观近2年(截至2020年底)基金的业绩,净值达到2倍的超过200只,其中最高的回报达到3倍。而反观其成立以来的整体业绩,居然有不少都低于近两年回报,占到总量的六成。这说明不少“二倍基”在2年前还处于亏损状态,乘着行情东风或者短期热点才扳回一城。市场总是牛熊更迭,热点也层出不穷,这类基金能不能长期保持强劲势头还要打个问号,而且此前的亏损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第四,是风控好,抗跌。鉴于“十倍基”都穿越了多轮牛熊交替的市场,抗跌能力强也是它们的重要特征。如果以沪深300指数下跌超过20%作为一项标准,那么自2007年以来A股一共经历了8次这种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选取了排名前十的“十倍基”,看看它们在这些区间的表现。在几次市场下调期间,“十倍基”由于都是权益类产品,也同步出现了幅度比较大的下跌。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基金至少有6次都比沪深300“亏得更少”,2013年时甚至还有多只基金出现逆势增长,展示了强大的抗跌性。当大家都出现亏损的时候,亏得少的人更容易恢复,在净值回撤后再通过主动管理继续创出新高。换个角度来看,在市场行情下行时,这些“十倍基”的持有人也能比指数型基金的投资人损失更少,“是不是真香”?在牛市里能跟得上市场上涨,在熊市里能较小控制回撤,积小利为大胜,最终在投资长跑中获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明星基金经理作用较大翻开“十倍基”的名单,几乎每一只都可以与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密切相关。也正是背后这些“灵魂投手”的接力,才成就了“十倍基”的神话。下面就以几只明星基金为例,深度复盘“十倍基”的业绩是怎么炼就的。先来说说景顺长城旗下的3只“十倍基”和这家公司的王牌基金经理刘彦春。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这2只基金都经历了李学文、王鹏辉等明星基金经理,在2015年的牛市高点就已经成长为“十倍基”了。相比之下,刘彦春的任职回报并不是历任基金经理中最高的,但他任职期间的同类排名最靠前,2只都排在了行业前2%~3%的水平,带领基金快速成长为“二十倍基”,另一只景顺鼎益基金,刘彦春的任职回报也达到了近400%。正是由于绩优基金经理的不断接力和传承,才锻造出了这些优秀的产品。如果结合这3只基金的业绩爆发年度来看,还能发现一些别的规律,于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又作了一个统计。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和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这2只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来了一波业绩爆发,年度净值增幅为70%左右。在其后的几年间,这2只基金的整体表现并不算好,年度回报在-20%和20%之间来回波动,一直到刘彦春接手以后才重新起飞,收益扶摇直上。另一只基金景顺鼎益的情况与此类似,2015年刘彦春开始担纲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当年回报就达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报均超过了50%。一个字,稳。对于另外一些基金,或许明星基金经理的作用更大。例如华夏大盘精选,王亚伟以一人之力贡献了近12倍的任职总回报和49.77%的任职年化回报,在同类型基金中一骑绝尘。在他离开后,华夏大盘精选又经历了7位基金经理,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经理顶着巨大的压力,也创造了比较稳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国内公募历史上唯一的一只“四十倍基”。总的说来,一只“十倍基”背后往往是多个基金经理和其投研团队持续不断的努力。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明星基金经理出走创业,行情下跌时巨大的压力或者公司人事的变动也会影响基金经理的发挥,毁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只“十倍基”,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不能少。怎样才能买到“十倍基”?最后来简单讲一讲投资者最关注的话题,怎么才能买到“十倍基”。通过前面部分的统计,大家可以发现,即便是最年轻的“十倍基”,也诞生于2008年,到2021年已经迈入第13个年头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可以将一只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够做到的只有极少数人。这个没有对与错,主客观因素都有,大家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备这么长线的资金实力。作业还是可以抄的。与其去抄基金的重仓股,也许不如认准这个基金经理,直接买这只基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已经归纳了不少“十倍基”的特点,比如选择中长期业绩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动管理能力优秀、投资风格稳健的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深刻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同时避开一味炒热点、做短线的产品。其实只要做到了这些,要选出一只“潜力基”并不难。这些已经成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舰产品,是可以进入你的基金池而进行关注的。近两年市场风格转换很快,热点赚钱效应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结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业绩来挑选出眼下依然能够适应新形势、没有落后于市场的好基金。还有一个特点是,近两年业绩增长一倍、两倍的“翻倍基”队伍也日趋庞大,从这些“翻倍基”中寻找下一个“十倍基”,也许并非天方夜谭。总的说来,业界一直以来强调的长期投资,并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资,不间断,不以错过“十倍基”而懊恼,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长期持有,中间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
汇添富基金排名榜
1.汇添富中证生物科技指数A;2.汇添富中证生物科技指数C;3.汇添富全球消费混合人民币A;4.汇添富全球消费混合人民币C;5.汇添富医药保健混合A;6.汇添富中证精准医疗指数A;7.汇添富中证精准医疗指数C;8.汇添富创新医药混合;9.汇添富文体娱乐混合;10.汇添富策略回报混合;11.汇添富医疗服务混合;12.汇添富消费升级混合;13.汇添富国企创新股票;14.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15.汇添富外延增长主题股票;16.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联接;17.汇添富内需增长股票A;18.汇添富行业整合混合;19.汇添富内需增长股票C;20.汇添富均衡增长混合。【拓展资料】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添富基金”)成立于2005年2月,是中国一流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设有分公司,在香港及上海设有子公司--汇添富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和汇添富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汇添富资产管理总规模超8000亿元,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排名公募基金管理人第一。公司及旗下子公司业务牌照齐全,拥有全国社保基金境内委托投资管理人、全国社保基金境外配售策略方案投资管理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专户资产管理人、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QDII基金管理人、RQFII基金管理人及QFII基金管理人等业务资格。汇添富基金成立以来,始终将投资业绩放首位,被誉为"选股专家"。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20年一季度,汇添富旗下股票基金过去10年算术平均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达185.54%,在同期全市场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3。汇添富基金现已形成公募业务、私募资管业务、私募股权业务(设立子公司开展私募股权业务)、养老金业务、电商业务、国际业务等六大业务板块。公募业务方面,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汇添富基金共管理148只公募基金,涵盖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QDII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及货币市场基金等各类产品。成立以来,汇添富基金屡获殊荣,包括"金牛奖""金基金奖""明星基金奖"以及上海市政府颁发的"上海金融创新奖"等多项权威荣誉奖项。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