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商 > 正文

笔筒(7一12岁手工笔筒)

摘要: 笔筒的基本含义 笔筒是自习室的工具之一。装笔的桶形器具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似,造型相对简单,没有...

笔筒的基本含义

笔筒是自习室的工具之一。装笔的桶形器具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似,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产生的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三国时的吴(《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说:“取一条桑虫,放在木空里,或放在笔筒里,七天就化了”。笔筒是不是今天的笔筒不得而知。从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后期,墓葬出土的东西中没有宋元时期的笔筒。明龙图《文具雅编》:“湘竹为上,紫檀乌木边为上,其余不可尝”。文振恒《长物志》:“笔筒、朱湘、板绿优先”。所以有说笔筒是明末之物,但查宋佚名《致虚杂俎》:“西河有一巧石笔筒,名曰胡”;有一个竹笔筒,而‘钟秋’这个名字是举世无双的。“看来笔筒的年代至少要推到宋代。因为属于文化史的范畴,这里就不讨论了。瓷笔筒应起源于宋代:故宫博物院陶瓷鉴定专家冯宪明在《中国古代陶瓷图册》中说,“笔筒,书房的文具,插刷用,最早出现于宋代,盛行于清代。刷握的形状像一根管子。宋代笔筒口径小,代代相传”。笔筒是最常见的置笔工具之一,一般为圆柱形,材质多样,如竹、木、瓷、漆、玉、象牙、紫砂等。而且是文人书案上永久的东西。在古代,笔筒因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而受到文人的青睐。明代学者朱彝尊曾写《笔筒铭》,说“笔在录上,或在旁或毋宁说,犹为无礼。客人到家了,可以放心自己是清白的。“除了材质的不同,笔筒的绘画技法也体现的淋漓尽致。20世纪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画家改革传统粉彩画法,用粉彩材料在瓷器上画国画,形成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著名瓷画流派。宇文祥,又名荀颂,谥号华顺,名清平画室,全明古宅。师从“竹山八友”之一,擅长画雪景。他的雪画构思巧妙,富有诗意,被誉为“雪景之王”。笔筒是中国古代除了笔、墨、纸、砚之外最重要的文具,出现在明朝中后期。由于使用方便,笔筒很快风靡全球,至今仍盛不衰。明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笔筒的记载;根据《天水冰山录》 {自刊},明代权势人物严嵩(1480-1567)的财产清单包括带牙盒(镶嵌)的棕榈木笔筒、象牙角笔筒、哥窑碎磁笔筒等。文恒《长物志》笔筒专文云:“(笔筒)以香竹、棕榈为首选,竹雅配以青铜镶嵌,紫檀、乌木、紫檀也偶有。"屠龙33,360,010-30,000笔筒日:"(笔筒)以湘竹为材,以紫檀、乌木边坐,雅,其余不可。“文和涂都是明末著名的文人,他们对当时的文具都有大量的描述。只是他们爱竹木的雅致,对其他质地的笔筒不够重视。综上所述,明确收藏笔筒始于明代。从实物来说,我们看到的笔筒多为明清以后的产品,所谓宋代传世的笔筒并不确切。所以从器物、文献等方面来看,笔筒应该是在明代中后期出现的,很可能是从竹笔筒开始的。从此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置笔工具。旧笔筒由各种材料制成,如瓷、木、竹、漆、玉、牙,

比如2002年北京的拍卖会上,某名家制作的人物图案笔筒,起拍价基本在两三万元,精品甚至能卖到20多万元。木制笔筒的主要材料有黄华丽、花梨木、鸡翅木、榉木、榉木等。鉴别木质笔筒除了要了解材质,还要熟悉雕刻刀法。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认为所有的木制器皿,只要是硬木的,都是好东西。事实上,他们不是。对于木制笔筒,要从工艺水平、年代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材料是否高档只是一方面。象牙笔筒和玉石笔筒比较少见,价值也很高。鉴定方法与一般玉器、牙雕相似,也可根据其时代风格、表面包浆、雕刻技艺依次鉴定。一般市场上木制笔筒的成交价在200元至500元左右,部分清代竹制、漆制笔筒的价格在4000元至10000元不等。老笔筒中,还有其他成交价过百万元的。2004年中国嘉德春拍,《文房器具笺》件明末清初青花笔筒以121万元成交。2004年北京翰海的拍卖会上,清代康熙《婴戏图》支笔筒成交价高达110万元。它们的高价说明,在以木、竹、玉为主的笔筒中,除了笔筒本身的质感,最重要的还是雕工。在清代的笔筒中,瓷笔筒的存在感仅次于竹笔筒。品种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墨色、五彩、粉彩、斗彩、单色釉。其中康熙的青花、雍正的墨色、甘龙的粉彩笔筒,体现了各个朝代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在形制上,清初(顺治、康熙)部分笔筒还保留了明代笔筒上下略左的特点;清中叶以后,笔筒多为直筒。从图案上看,有山水人物、花鸟、松鹤、长寿人物等。但大多是山水人物的故事,如《湖西送别》、《竹林七贤》、《桃李园春夜宴图》等。西池有少数玉石笔筒和象牙笔筒。这类笔筒多为山水式,山水人物采用深雕、镂空、凹版等技法雕刻。人物与景物搭配,纹饰精美,层次丰富,布局密集,立体感强。从造型上看,到了清代,笔筒的造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顺治年间,笔筒普遍较高,平底无釉,胎体较重。清康熙年间,器型略减,胎壁适中,底部中央有小凹圈,涂白釉。凹圆外面是平的,外面施了一圈白釉,里面一圈上釉。这种底形看起来像玉墙形,所以人们称之为“墙脚”。清代雍正、乾隆以后,笔筒胎体略宽,侧壁略薄,底部由“平底”、“墙足”改为“圈足”。笔筒兴盛于明末至清代;成为古代文人的案头工作者。

具中不可替代的美器。如今,精美的老笔筒早巳成为收藏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笔筒的基本含义


笔筒有什么寓意

笔筒是种文房用具,是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筒形插笔器具。笔筒是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据文献记载,它的材质有镏金、翡翠、紫檀和乌木,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具有收藏价值。有人将当代木雕笔筒大致可分为两大色系,金色系与褐色系,褐色系以檀木笔筒为代表,寓意“被褐怀玉”;金色系以金箔贴金笔筒为代表,寓意“金榜题名”。值得一提的是竹木笔筒,竹木笔筒按工艺分,可分为素笔筒和雕花笔筒。素笔筒是其表面没有任何文字图案。雕花笔筒是在笔筒表面雕有各种图案,如人物、山水、亭台楼阁等,并有一定的寓意,如雕有莲叶下一条鲶鱼,寓意连年有余;龙凤图案,寓意龙凤呈祥;鹤发童颜的老者,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左手持权杖,右手拿仙果,立于郁郁葱葱的松柏树下,寓意松柏之寿;雕有松树和仙鹤,寓意松鹤延年等。胜于蓝团队为您解答。满意请采纳!

笔筒有什么寓意


笔筒有什么特点作用

笔筒: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筒形插笔器具。笔筒是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据文献记载,它的材质有镏金、翡翠、紫檀和乌木,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具有收藏价值。收藏价值:老笔筒材质多样,有瓷、木、竹、漆、玉、牙、紫砂等。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瓷笔筒,因存量很小,一直是藏家追寻的目标,但晚清和民国时期出产的瓷笔筒存世量还很大。从年代上讲,康熙笔筒属藏家难得之物,市场上大量带康熙款和画风的瓷笔筒其实大多为晚清同治、光绪年间仿造,鉴定两者区别,需要从釉色、造型、画意笔法仔细研究。 7

笔筒有什么特点作用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