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机维修(200吨液压机多少钱一台)
- 电商
- 2022-07-14 09:25:24
油压机工作时压力不足怎样维修
液压机(液压机的一种)是以专用液压油为工作介质,液压泵为动力源,液压油在泵的作用力下通过液压管路进入气缸/活塞的液压机。然后,气缸/活塞中有几组相互匹配的密封件。不同位置的密封不同,但都起到密封作用。1.由于频繁使用工作线和某一段胶速范围,液压缸内直线性差(部分部位有腰鼓状),造成液压缸内高低压油的互通。液压缸内径要用镗磨法修复,活塞要单独配备。2.如果空气侵入气缸,应增加排气装置或正液压油缸以最大行程快速移动,强行排除空气。3液压缸内油温升过高,粘度下降,泄漏增加;或者由于杂质过多,活塞和活塞杆被卡住。应采取散热、冷却等措施更换机油。4液压缸端盖处的密封圈压得太紧或太松。密封圈要调整到合适的松紧程度,以保证用手能平稳地来回拉动活塞杆而不泄漏。5活塞与活塞杆同轴度不好,应校正调整。6活塞间隙过大或密封装置损坏,造成内漏。应减小配合间隙,并更换密封件。7活塞间隙过小,密封过紧,运动阻力增大。应增加配合间隙,并调整密封的紧密度。8活塞杆弯曲,造成严重摩擦。活塞杆应该被拉直。首先检查油位;如果油位低于低刻度,应补充机油;如果油位正常,应检查进油管和出油管是否有泄漏。如有漏油现象,应予以消除。如果入口和出口管道密封良好,检查入口和出口压力阀的工作状况。如果进出口压力阀无法关闭,则将其拆下,并检查其上的零件是否有裂纹或伤痕,油路和油孔是否畅通。以及弹簧刚度是否变小,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如果压力阀正常,榨油机应拆下油管或过滤网进行检查。如有堵塞,应清理干净,清除沉淀物;如果油管畅通,检查液压泵,必要时更换液压泵J。如果液压油起泡,检查回油管的安装。
液压机如何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
设备维护应与正常使用相联系。比如行程和压力要合理高效的设定。水压机的主要问题是油。油温:不能过高或过低,超出工作范围要冷却或加热。清洁:定期清洁过滤器。机油中的杂质容易损坏密封件,出现故障,甚至主缸也会有划痕。不如给你一些资料,自己写维护保养操作规程。设备管理系统。设备技术状况管理。设备润滑管理。(1)设备润滑管理要求:4。(2)润滑“五定”图的制定、实施和修改。5.(3)润滑脂的分析和试验管理。6.(4)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和换油管理。7.设备缺陷的处理。设备运行的动态管理。(1)建立和完善系统的设备检验标准10。(2)建立健全检查保障体系。(3)信息传递与反馈12。(4)动态数据的应用。(5)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和处理。14.(六)薄弱环节管理1。设备技术状况管理。设备润滑管理。(一)设备润滑管理要求:4。(二)润滑“五定”图的制定、实施和修改。5.(3)润滑脂的分析和试验管理。6.(4)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和换油管理。7.设备缺陷的处理。设备运行的动态管理。(1)建立和完善系统的设备检验标准10。(2)建立健全检查保障体系。(3)信息传递与反馈12。(4)动态数据的应用。(5)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和处理。14.(六)薄弱环节管理的定义设备管理制度企业为了保证生产设备正常安全运行,保持其技术状况完好,不断改进和提高企业设备质量而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和章程。一般应包括:设备管理制度和机构设置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预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更新改造管理制度、进口设备和关键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修计划管理制度、设备维修技术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和维修财务管理制度、设备统计和考核制度、厂房、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的事故管理规定、设备使用、操作、维护和修理规程、润滑管理规范。1.设备使用和维护规程的制定、修订和实施。设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的,用于指导设备的正确操作、使用和维护。所有工厂、矿山和大公司下属的公司都必须建立和完善设备使用和维护程序。制定和修改规章的要求。工厂首先要根据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正确划分设备的类型,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结构的复杂程度和使用维护的难易程度,将设备分为重要设备、重大设备和一般设备三个等级,以便于制定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分级管理。2.所有安装使用的设备必须有完整的操作和维护程序。3.对于新投产的设备,工厂应负责在设备投产前30天制定操作和维护规程,并发布实施。4.当生产中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在改变工艺前10天,生产厂应根据设备新的使用和维护要求,对原规程进行修改,以保证规程的有效性。5.岗位在执行规定的过程中,发现规定不完善时,应及时逐级反映,规定管理专业人员应立即到现场核实情况并补充或
修改较多的规程,第三年要通过群众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由工厂组织重新修订、印发,并同时通知原有规程作废。 8.当设备发生严重缺陷,又不能立即停产修复时,必须制定可靠的措施和临时性使用、维护规程,由工厂批准执行。缺陷消除后临时规程作废。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一)设备使用规程必须包括的内容: 1.设备技术性能和允许的极限参数,如最大负荷、压力、温度、电压、电流等; 2.设备交接使用的规定,两班或三班连续运转的设备,岗位人员交接班时必须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交接,内容包括: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缺陷变化,运行参数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3.操作设备的步骤,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和操作顺序; 4.紧急情况处理的规定; 5.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操作本机,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或放宽安全保护装置等; 6.设备运行中故障的排除。 (二)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的内容: 1.设备传动示意图和电气原理图;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 3.定时清扫的规定; 4.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各项检查要求,包括路线、部位、内容、标准状况参数、周期(时间)、检查人等; 5.运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6.设备主要易损件的报废标准; 7.安全注意事项。 设备使用、维护规程的贯彻执行 1.新设备投入使用前,要由工厂专业主管领导布置贯彻执行设备使用、维护规程,规程要发放到有关专业、岗位操作人员以及维修巡检人员人手一册,并做到堆积不离岗。 2.生产单位要组织设备操作人员认真学习规程,设备专业人员要向操作人员进行规程内容的讲解和学习辅导。 3.设备操作人员须经厂级组织的规程考试及实际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4.生产单位每周都要组织班组学习规程,车间领导及设备管理人员,每月要对生产班组规程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抽查情况纳入考核。 二、设备管理内容设备技术状况的管理 对所有设备按设备的技术状况、维护状况和管理状况分为完好设备和非完好设备,并分别制订具体考核标准。 各单位的生产设备必须完成上级下达的技术状况指标,即考核设备的综合完好率。专业部门,要分别制订出年、季、月度设备综合完好率指标,并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岗位。 设备润滑管理(一)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1.各单位机动部门设润滑专业员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厂矿或车间机动科(组)设专职或兼职润滑专业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修理车间(工段)设润滑班或润滑工负责设备润滑工作。 2.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并认真执行。 3.各厂矿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油桶、油具、加油点),保证润滑油(脂)的清洁和油路畅通,防止堵塞。 4.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5.润滑专业人员要做好设备润滑新技术推广和油品更新换代工作。 6.认真做到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 (二)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1.厂矿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 2.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是: 定点: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 定质: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脂牌号; 定时:规定加、换油时间; 定量: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 定人: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 3.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并做好运行记录。 4.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三)润滑油脂的分析化验管理。 设备运转过程中,由于受到机件本身及外界灰尘、水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润滑油脂变质,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和化验工作,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经化验后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时要及时更换润滑油脂。各厂矿对设备润滑油必须做到油具清洁,油路畅通。 (四)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与油品更新管理。 1.厂矿对生产设备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要组织研究攻关,逐步解决。 2.油品的更新换代要列入厂矿的年度设备工作计划中,并经过试验,保证安全方可加以实施,油品更新前必须对油具、油箱、管路进行清洗。 设备缺陷的处理 1.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日志中详细记录。 2.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 3.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缺陷,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如何处理。 4.在安排处理每项缺陷前,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明确专人负责,防止缺陷扩大。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各级维护与管理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依据设备运行的状况制订相应措施。 (一)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 各厂矿要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定出检查的部位(巡检点)、内容(检查什么)、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允许的值),并针对设备的具体运行特点,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一般可分为时、班、日、周、旬、月检查点。 (二)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各厂矿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确定设置专职巡检工的人数和人选,专职巡检工除负责承包重要的巡检点之外,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三)信息传递与反馈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巡检时,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要立即通知当班调度,由值班负责人组织处理。一般隐患或缺陷,检查后登入检查表,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 专职维修人员进行的设备点检,要做好记录,除安排本组处理外,要将信息向专职巡检工传递,以便统一汇总。 专职巡检工除完成承包的巡检点任务外,还要负责将各方面的巡检结果,按日汇总整理,并列出当日重点问题向厂矿机动科传递。 机动科列出主要问题,除登记台帐之外,还应及时输入计算机,便于上级大公司机动部门的综合管理。 (四)动态资料的应用 巡检工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提出应安排检修的项目,纳入检修计划。 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必须立即处理的,由当班的生产指挥者即刻组织处理;本班无能力处理的,由厂矿领导确定解决方案。 重要设备的重大缺陷,由厂级领导组织研究,确定控制方案和处理方案。 (五)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处理。 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 1.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 2.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 3.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或设备); 4.存在不安全隐患(人身及设备安全),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 (六)对薄弱环节的管理 各大公司机动处要依据动态资料,列出设备薄弱环节,按时组织审理,确定当前应解决的项目,做好解决设备问题的预案或者提出改进方案; 厂矿要组织有关人员对改进方案进行审议,审定后列入检修计划;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