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制药企业名录,国药集团下属企业名录(河北十大制药企业排名)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2 00:36:15
有知道中国所有做医药的公司的企业名录吗?
我的毕业论文是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医药行业的发展。中医是中国丰富的民族遗产中最辉煌的部分之一。因为它不仅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对其进行合理的挖掘和整理,并以现代文明的科学文化成果推动其发展,那么古代中医必将成为“先进医学”的一部分,继续为人类健康和新时代人类人口的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现代医学的弱点及中药产业的意义(一)现代医学的弱点现代医学是以现代西医为主的医学。西医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在时间上与中医相似。但西医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水平一直停滞不前,直到现代科学的出现。最近300年,随着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诞生和井喷式发展,西医也有了质的飞跃,几乎失去了与古代西医的一切联系。古代西医已经成为只具有历史意义的“失传名词”。现代西医无疑是成功的。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三百年来,在西医的帮助下,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了近一倍,其中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71.4岁。许多疑难杂症在今天变得容易治愈,例如肺炎。因此,随着西方文明的传播,现代西医已经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2002年,全球医药产业总值为4000亿美元,其中植物药450亿美元(中药260亿美元),其余基本为西药产值。2医药行业的数据最直观地反映了西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这一立场是对其作用的肯定。然而,从上世纪初开始,西医的弊端逐渐显现。首先,虽然新技术、新药、新疗法的数量仍在与日俱增,但现代西医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成为最落后的现代科学。在系统论被广泛用于推动各门科学发展的今天,西医的指导思想仍然是18世纪的机械论。在这种指导下,西医把人体分解成几个部分和组织,分门别类地研究,针对不同的疾病开发药物和医疗手段。但是,不能有效地将人体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人体)、要素(人体子系统)、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所以西医很多时候只有“治一个头疼,治一个脚痛”的情况。这是西医弊端的根本原因。其次,由于缺乏系统论的支持,西医无法从整体上对人体进行定量研究,所以很多西医都有不可预知或不可抗拒的副作用。在许多情况下,对一个系统有效的药物对另一个系统有破坏性影响。因此,在西方的药物认证体系中,昂贵的大规模临床药物试验成为每一种药物获得上市许可的必经之路。但这种长达数年的测试,在被测种族和基因的普适性上是有限的。再次,西医的统一化使得包括中医在内的其他医学越来越边缘化,很多有益的治疗方法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在给人类损失可观医学财富的同时,也放大了西医本身的缺陷。当然,这是全球化和现代化的综合后果,西医是其直接原因。最后,随着后工业、后现代、自然主义的兴起,人们对天然植物药的兴趣大增,这也在主观上放大了西药副作用的问题。因此,包括中医在内的许多另类疗法和边缘医学获得了难得的振兴机会。(二)中医与西医相比的优势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认为有一个规律是——天人合一——支配着人体的发育。根据这一规律,人体各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中医的任务是通过望、嗅、问、切,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辨证施治”。从而使人体达到天人合一,使各系统气血平衡。比利时学者Prigogine曾说:“中医传统学术思想注重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协调性和合作性,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医的哲学思想。”3其次,中医几千年的临床经验,时间跨度之长,试验群体之广,无与伦比。目前中医的学术思想没有得到现代科学的有效论证,这是中医复兴的最大障碍。但是几千年来,中医的有效性和健康性已经并且正在被亿万患者无数次证明。中药的临床经验和药性检验是只有200-300年历史的现代西医和其他人口相对较少的边缘医学无法比拟的。这是当代中医能够被人们接受的最大原因。第三,中医在很多目前西医无能为力的特殊领域有着不可否认的疗效。这是中医目前最直接的优势。中医药在癌症治疗、病毒性鼠疫防控、内脏器官功能调理等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医在非典中的表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SARS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后遗症。世卫组织专家马奎尔博士称这是“惊人的”。4月至5月初,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中医药是抗击非典的重要力量”,鼓励中医药更多地参与到非典治疗的第一线。5最后,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被重新认识和重视。中医是为数不多的保存至今,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指导的“实用科学”。人们在欣赏中国传统哲学、艺术和建筑的同时,必然会对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扩大其市场。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实。基于以上原因,与世界医药产业相比,中药产业虽然目前规模不大,但增长迅速,尤其是从中长期来看,将对国计民生做出巨大贡献。二.中医定义初探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医”的定义比较模糊。根据不同的定义,关于中医药行业的报道在行业规模、发展前景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有
必要在此辨析一下中药的定义,分而述之。 “中药”一词的出现是在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包括西方医药学在内的近代实验科学大量涌入中国,国人接触到一类新的医药形式,在中国开始出现两种有着较大差异的医药学系统并存的局面。由于我国自有的药物的应用是以中国传统医药学理论为基础,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中药”。于是,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中药定义产生了:凡主产于中国,在中医药学基本理论指导下,长期为中医所习用的原生药物叫中药。(定义一) 这个定义中的中药能反映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点,内涵比较丰富,但明显缩小了中药概念的外延,只能包含部分中国的传统药物,使许多现在公认,古已有之的外来“中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这是一个有缺陷的定义。 基于此,有人从中药药性角度着手分析,认为在东西方医药科学技术还存在着较大差异的今天,中药的概念应该描述为“在中医药学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定义二)只要能从疗效直接总结归纳出药物本身的独特性能(中药药性),功效用中医药学的术语和指标表述,使用时能根据理、法、方、药的思维顺序辨证配伍用药,则该药物即已被纳入中医药学体系,成为了中药。 这个定义扩大了中药概念的外延,也较为符合中药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在理论上较为完备的定义,并逐渐被中医界所接受。但此定义中“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提法容易引起争议。就一般而言,这一基础理论指传统的“辨证施治”,调理中和;并且要有中医传统方式释病,诊病的前提,也就是“医药不分家”。然而目前许多以“中药”之名流传于世的药品是经过西医理论整理或是用西医手段研究后的新成果,著名的青蒿素、珍珠草即是此类。而且,在欧美市场销售的中药全部要经过严格的依西医定制标准的临床药性检查。这种检测要求被检药品必须拥有令西医信服的药理,所以这类中药实际是被纳入西医轨道的“中药”。此外,这种“中药”还包括未经中医传统手段诊断而销售的中药。 可是,如果将以上并不符合“定义二”的“中药”剔出中药队伍,那么中药产业将几近解体。目前销售的“中药”,半数以上均不符合定义二,国外市场更是几乎全部不符合。更重要的是,这些药品都与“定义二”中的中药具有紧密的联系。青蒿素、珍珠草等药物都是以中药经典专著为依据而进行的全新研究的成果。出口中药的“入轨”是不得已而为之,其药品本身并没有本质变化。因此,就需要一个新的定义将以上诸种“中药”进行整合,能够将目前产业中的“中药”均容纳其中。这样不仅具有产业报告上的意义,而且将对中药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具有利好性,做到“去伪存真”。这一新的定义,我认为可以这样叙述:凡从药理或方法上可以被追溯到中医典籍的药物,即为中药。(定义三) 三种定义中,定义一已被证明是应被淘汰的不完善定义;定义二是目前中医界的主流,虽无法全面体现现代中医的发展与情状,但它能够反映中药长期发展某种方向,定义二下的中医药复兴是中药复兴的最高追求,应予以保留;定义三是本人对中药定义创新,以适应中药产业发展的一个尝试,它反映的是目前中药产业的现状,最具有分析价值。因此,下面关于中药产业的报告将从定义二与定义三两方面入手。 三、定义三下的中药产业现状 由于目前西医在医学界的统治地位,中药自身标准化的缺失,定义三下的中药产业是目前中药产业的主体,也是发展最快的一部分。 1、 世界中药产业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中药产业在近几年中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其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中药的优势逐渐被人们认识外,大量使用中药的中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2004年,世界中药产业总产值约275亿美元,其中中国中药总产值958亿人民币(比2000年增长约92%),约占世界中药产值的41%。而直到去年,中国中药出口总值仅7.25亿美元。○6这说明世界中药产业的中心仍是中医的故乡——中国,中药的主要销售市场也是中国。 其余中药主要供应国有日本、韩国、欧洲诸国;消费市场主要为日本、德国、韩国、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 中药制品中,中成药、中药饮片的主要生产与消费国是中、日、韩、东南亚等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国家与地区以及欧洲少数国家,且产品基本为自产自销。中药原料的主要生产国为中国、韩国,消费市场为东亚、东南亚以及欧美国家,且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各中药生产国出口的中药产品,大部分是中药原料;成药、饮片出口较少,近年还略有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现代人对植物药、替代疗法的兴趣与日俱增,这使中药原料出口激增;欧美国家对药品进口限制较多,中成药目前难以达到标准;中国生产了大部分中成药、饮片产量,但质量较差,无法出口者甚多。 2、 中国中药产业现状 中国是中药的故乡,且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药资源库与最庞大的中药消费群体,因此必然成为世界中药产业的中心。 首先,中医虽然在近代以来遭到过数次浩劫,曾被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汪伪政府多次“废止”,但由于旧中国医疗保健体系的极端不完善,以及传统文化的延续,中医药一直被国人视为极其重要的健康保障之一。这一状况在欧美文化强势进入,以西医为主体的医疗保健体系逐渐完善的今天依旧如故。据零点调 查 公 司 在 中 国 的 北 京 、 上 海 、 广 州 三 个 具 有 代 表 意 义 的 城 市 进 行 的 ,总 计 1543 户 市 民 的 调 查 显 示 ,有 31% 的 居 民 更 倾向于中药,23% 的居民倾向于西药,41% 的居民认为二者各有千秋。○7这说明中药在现代中国仍然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也保证了在西医呼风唤雨的近现代,中医药能留住香火,以待再创辉煌。 其次,自80年代开始进行的全国中药资源调查表明,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左右。○8如此丰富的中药材宝库为我国中药产业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上两点造就了我国中药产业在世界上的至尊地位:创造了约50%的中药产值,为全世界提供了人们所需的中药药方和近八成的中药原料。但是,我们与世界其他重要生产国相比也有明显的劣势。 生产能力与研发能力是推动一个产业前进的动力。目前的中国中药业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截至2001年,专业中药生产厂家1059家,生产50多种剂型,6000多个品种的中药20多万吨。○9但同时,我国中药出口额仅为7.25亿美元(2004年),为世界中药市场(不含中国大陆)的5%。虽然就绝对出口额而言,我国居世界第一位,但是这个值与中国在世界中药产业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药产业并不是一个完全公平的市场经济市场:中国在中医药领域的积累、沉淀与中药材资源优势是压倒性的,应具备占领世界市场的能力。中药产品出口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质量的不足。第一,我国超过半数的中药成品是由乡镇小型制药厂生产的,质量低劣;同样比例的中药材由不符合国际标准的药田生产。这样的产品无法被发达国家的中药市场认同。第二,我国许多中药产品外观、口味欠佳,也是无法得到国外用户青睐的重要原因,这与我们的固有观念不无关系。 我国中药产业的研发能力同样不尽如人意。虽然目前我国拥有中医药科研人员八千余名,但2004年我国中医发明专利仅15件,且无一件国际专利。○10这是我国中药产业发展进途中的一大忧患,也是我国与日、韩、欧洲等其他中药生产国家最大的差距。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中药产业规模居世界首位我,但中药生产仍处于量高质低阶段。
重庆制药企业名录大全
重庆的制药企业比较多,楼上漏了一个出名的企业,重庆瀚源药业有限公司!
免费的全国医药公司目录
医药网上有,包括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又分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仪器设备、药包材、辅料、其他等小类。 http://www.pharmnet.com.cn/company/
天津制药企业名单大全
天津知名的制药企业主要有: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中美史克)、天津武田药品有限公司、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等。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6-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