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从一大到,一大代表名单(从一大到十七大)

摘要: 从一大到十八大,分别的时间是什么? 1.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2.第二次代表大会:1922年7...

从一大到十八大,分别的时间是什么?

1.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2.第二次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3.第三届国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4.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5.第五次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6.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7.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9.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10.前10名:1973年8月24日至28日。11.第11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12.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14.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15.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16.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17.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集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每年第一季度举行,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经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人大

从一大到十八大,分别的时间是什么?

从“一大”到“七大”

第一次党代会: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前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把中国统一为一个真正民主的共和国。第二,它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1923年,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决定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形成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召开的第四次党代会,是在1925年召开的。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四大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强调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盟友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于1927年。虽然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受到了极大的批判,但对于争取革命领导权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却没有给予切实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第六次党代会:唯一一次在国外举行的党代会于1928年在莫斯科举行。党的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次会议也有缺点,就是对于中间阶级的作用和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对于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仍然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1945年,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种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在1956年召开的。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需求和要求之间的矛盾

第一次党代会: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召开的第三次党代会1923年,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决定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扩展资料: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共13人,他们是: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的陈公博,旅日小组 的周佛海。参加会议的还有武汉小组的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各在北京和广州,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派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出席了会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党的一大到十八大

请问,从一大到十八大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先后五次提出过党的基本路线。  第一次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948,绥绥靖干部会议)  第二次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  第三次是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八大二次会议)  第四次是关于“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1969,九大)  第五次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系统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987,十三大)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