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30多人代表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8 18:23:57
三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人物是什么?
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时间和地点在广州举行,30多名代表代表了中国420名党员。国际共产主义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陈独秀主持了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特别是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经验教训,着重阐述了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陈独秀也作了《中国时局和国际形势》的报告,马林作了关于国际形势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报告,瞿秋白作了关于出席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各区域的代表报告了各自区域的工作。资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略原则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正式确定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同开展和发展国民革命运动,为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的到来。从思想上、理论上、战略上做了重要准备。但是,中共三大也有缺点,就是没有提出工人阶级应当争取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三次党代会。
党的三大、四大、五大举办的时间、地点、内容?
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地点:广州退休之家后街31号内容:这次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1923年1月12日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它决定以个人成员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2.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地点:上海内容:中心议题是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正在兴起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国民革命运动,党如何做好组织准备和群众工作。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民主革命中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3.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1927年5月9日,地点:武汉内容: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参考:人民网-中共三大人民网-中共四大人民网-中共五大人民网
中共三大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敬老院后街31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张、张等30余人(其中有选举权者19人),代表中国420名党员。共产党的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党的“三大”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战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迅速扩大了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加快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做了准备。历史背景“统一战线”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共产党对这一战略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建党之前,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南方有一定的影响和势力,与北洋军阀政府进行革命斗争。至于这样一个政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来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与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一大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赴两广考察国民党和地方革命运动。马林认为,国民党是一个多阶级联盟的革命党,在南方有广泛的政治基础,共产党应该与其团结起来共同斗争。马林向国共两党提出了联合建议。孙中山说愿意联合共产党,但既然国民党是大党,共产党人就必须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联盟。共产党大多数同志表示,赞成拥护孙中山,但反对加入国民党。党的“二大”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决定和全国的革新党实行党外联盟。中国共产党的“党外联盟”主张未能得到孙中山的同意。为了促进国共合作,1922年8月底,共产党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与国民党合作的途径。虽然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大多数同志对这种做法仍有疑虑,因此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国共合作的问题。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号决定,进一步肯定了党内合作的形式。特别是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妥善解决国共合作问题,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有30多名代表和420名党员参加。大会的主要议程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于今年1月12日接受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批准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国际上关于国共合作的决定是正确的。它的缺点是过高估计了资产阶级和国民党的革命性和作用,过低估计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作用。决议说:“国民党是中国唯一的主要的民族革命集团,它不仅依靠自己
由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小资产阶级,又依靠知识分子和工人。”又说:中国“国内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而“工人阶级又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讨论中,多数代表着重批评了张国焘等不愿积极同国民党合作的错误意见,也不同意马林、陈独秀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的右倾观点。经过充分讨论,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和《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等文件。这些文件提出,党在现阶级“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任务”;国民党“应该立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努力扩大国民党的组织于全中国,使全中国革命分子集中于国民党”。为了保持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文件提出“在政治的宣传上,保存我们不和任何帝国主义者任何军阀妥协之真面目”,“阻止国民党在政治运动上妥协的倾向,在劳动运动上改良的倾向”;同时要求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后仍保存并努力扩大共产党的组织,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大会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目的是:“第一,改组国民党为左翼的政党;第二,在中国共产党不能公开活动的地方,扩大国民党;第三,把优秀的国民党员吸收到我们党内来。”大会发表了宣言,通过了关于劳动问题、农民问题、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决议。 大会选举出由9名正式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的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出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谭平山、罗章龙5人组成中央局(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并选出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为会计,负责党中央的日常工作。 大会以后,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群众进行教育,消除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疑虑;同时积极推动孙中山、廖仲恺等改组国民党。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