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名剑,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剑(中国十大名剑)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9 04:54:14
中国历史上有几大名剑?
十大名剑是指轩辕剑、湛卢剑、池晓剑、太阿剑、龙泉剑、干将剑、莫邪剑、玉昌剑、春君剑和程英剑。十大名剑的记载多见于古籍或古代传说中,如《史记》、《越绝书》、《列子》、《吴越春秋》等。十大名剑中,有的是真实存在的,有的只是传说或文学渲染的产物。首先,轩辕剑中第一座山的青铜是黄帝铸造的,然后传给了于霞。这把剑刻有太阳、月亮、星星、山脉和植被。剑柄一方面是一本关于农牧的书,一方面是一本关于统一天下的书。轩辕剑是圣道之剑。第二,詹鲁君有道,宝剑在侧,国富民强。你无路,剑飞去,国破人亡。硬件的美好,阳光的本质,来自精神,服务的强大。欧冶子铸造这把剑的时候,不禁潸然泪下,因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毕生的梦想:铸造一把没有丝毫杀气的无敌兵器。所谓仁者无敌。詹剑是一把仁义之剑。第三,池晓之剑是刘邦斩蛇起义的池晓之剑。池晓剑据说是由赤龙改造而成的,是一把帝王之剑。第四,泰国所有的人都说,泰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个剑客合力打造的。然而,两位大师却不这么认为。都说茶剑是诸侯之剑,由来已久,但无形无痕。但剑气剑早已存在于天地之间,只等时机统一,天时、地利、人和三路统一,这一剑就完了。晋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当然,晋王认为他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剑。然而事与愿违,这把剑铸在了楚国的弱国。剑出鞘时,剑刃上自然刻有篆书“太阿”,可见欧耶和干将是对的。第五,七星龙渊剑传说由欧冶子和干将两位剑士共同铸造。为了铸造这把剑,欧冶子和蒋干凿通了梓山山,放出了山中的溪水,把他们引到了铸剑炉旁的七潭,这七潭被称为“七星”。剑做好了,低头看剑刃,就像爬山,俯视万丈深渊。空灵而深邃,仿佛有一条龙卧盘。它叫“龙渊”。诚实和纯洁之剑。莫邪和莫邪是两把剑,但是谁也不能把它们分开。甘和是两个人。同样,谁也无法将它们分开。蒋干和莫邪是蒋干和莫邪铸造的两把剑。甘为雄剑,为雌剑。甘做丈夫,做妻子。蒋干和莫邪是虔诚的剑。第八名:鱼香肠廖望咽了咽口水,看着面前的美食。专诸正稳稳地用手掰着鱼。随着一声雷鸣,飞鹰在大厅里凌空飞过。廖望突然感到一股冰冷的杀气从鱼肚中激射而出,惊呆了。鱼肠剑已经出鞘(腹),紧紧依偎在祝英台手中,飞速向前。两个训练有素的铁哥交叉着从前面停下,鱼肠剑穿过缺口,却还在前进。前面有三层电枢。当第一层穿透,第二层穿透,第三层穿透,鱼肠剑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把断剑。剑断了,但杀气未断,鱼肠剑还在前行。当老鹰砸碎大厅时,鱼肠剑也刺进了廖望的心脏。鱼肠是一把勇敢的剑。第九:春君在铸剑。千年金池山破锡,千百年来,若冶江水枯,铜出。铸剑时,雷公击铁,玉娘淋水,龙执炉,天帝填炭。铸剑大师欧冶子奉天庭之命,与诸神一起苦练铸剑,十年磨一剑。建剑之后,诸神已死,红莲山依旧封闭。如果伊江波涛重新露面,欧冶子就会筋疲力尽而死。这把剑成了最后一首歌。故事可在《越绝书》中找到。都是a
延伸资料:十大名剑的记载多见于古籍或古代传说,如《列子。汤问》、《史记》、《越绝书》、《列子》、《吴越春秋》。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只是传说或文学渲染的产物,但毫无疑问,剑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最著名的剑。十大名剑俗称为:(轩辕剑、湛卢剑、池晓剑、泰亚剑、七星龙渊剑、干将剑、莫邪剑、玉昌剑、春君剑、程英剑)。还有一种说法是:十大名剑:(谢胜、春君、湛卢、巨爵、玉畅、阿泰、龙渊、宫步、蒋干、莫邪)。其中:太阿、龙源、工部、湛卢、巨阙、鱼肠、春军、战胜邪恶是欧冶子投的。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的越南人。中国古代铸剑的鼻祖。龙泉剑创始人。欧冶子出生的时候,正值东周各国纷争之时,楚国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的45个国家。越成为楚灵王的诸侯国。来源:百度百科-十大名剑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剑
欧冶子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铸剑家,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相传古代有十大名剑,有很多说法是欧冶子造了其中的八把。欧冶子曾为越王勾践铸下五剑:湛卢、朱雀、谢胜、于昌、淳君;为赵楚国王铸造了三把名剑:七星龙渊(后因在龙泉铸剑而改名为龙泉剑)、泰亚和贡布。另外两个应该是赣江和莫邪。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剑?
1.万仞:古代名剑。张果《剑记》:“西晋时,有一个泾阳人,命令许逊去张羽,河里有一个饺子。没有水可以向泾阳扔剑。后来,不知道在哪里了。渔人网中有一石匣,叩之声数十里。唐朝的道王是洪州,得了一把断剑。根据他的题字,有徐景阳。2.龙剑:古代名剑。刘禹锡《武陵观火》:“龙剑在府库,幼燕在吴室。"宗元诗《闻歌》云:"翠帘卷出城,龙剑破匣,明月照。" 3.据胆:古剑之名。南朝梁涛弘景《刀剑录》年:“武定五十九年,铸剑一柄,长三尺,刻有‘赵丹’四字,古篆书。" 4.金剑:古剑的一种。《刀剑录》:“张开国八年,金鉴被投入伊水镇压人膝怪物。" 5.王的剑:一把古剑。《五代史冯晖传》:“闻王宝剑,天下利器。" 6.大剑:古剑之名。《五代史史弘肇传》:“当周太祖离开涠洲城时,赵红建议他带上汤米。苏的邻居们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对此深恶痛绝,明天他就要喝窦振谷地了。赵红说,“安!
朝庭定祸乱,直须长剑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 7.梁氏剑: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命陶弘景所造神剑13口,称大梁氏剑。《剑记》:“梁武帝命陶弘景造神剑十三口,以象闰月。”又引《水经注》:“梁国多沼,时池中出神剑,至令其民像而作之,号大梁氏剑。” 8.隋刃:亦名浪剑。剑身用毒药炼铸,伤人即死。《新唐书.南诏传》:“隋刃,铸时以毒药并冶,取迎曜如星者,凡十年用成,淬以马血,以金犀饰镡首,伤人即死。浪人所铸故亦名浪剑。”(注:浪人,指行踪不定之人)。 9.浪人剑:古代名剑。为浪人(行踪无定者)所铸。《会要》:“贞观元十年九月辛卯,南诏献锋槊、浪人剑。”亦名“浪剑”。 10.玉柄龙:古代名剑。《事物异名录.武器.剑》:“汾阳王(郭子仪)诞日,裨将以父所宝玉柄龙奉之。” 11.青龙剑:唐代名剑。唐.殷成式《酉阳杂俎》:“唐开元中,河西骑将宋青春每阵,常运剑大呼,……吐蕃曰:‘尝见青龙突阵而来,兵刃所及,若叩铜铁,谓为神助将军也。” 12.疥痨宾:古代剑名。《唐书.顾彦辉传》:“养子瑶,尤亲信,彦辉以所佩剑号疥痨宾佩之。” 13.青霜:古代名剑。此剑之剑光青凛若霜雪,故名。唐.王勃《腾王阁序》:“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14.鸦九剑:唐代铸剑师张鸦九所造之剑。唐.白居易《鸦九剑》诗:“欧治子死千年后,精灵暗授张鸦九,鸦九铸剑吴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 15.灵宝剑:古代名剑。宋.沈括《梦溪笔谈》:“钱塘闻人绍,一剑削十大钉皆截,剑无纤迹;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锵有声,复直如弦。古之所谓灵宝剑也。” 16.裴旻剑:古代利剑。宋.文同:“交柯挥电裴旻剑,乱蔓漓张晓笑。” 鞘剑:古代剑名。《元史.何实传》:“实来归,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命从木华黎选弃前锋。” 17.破山剑:古代剑。《珊瑚钩诗话》:“有农夫耕地得剑,磨洗适市,值贾胡售以百千,未可,至百万,约来日取之。夜归语妻子,此何异而价至。是庭中有石,偶以剑指之,立碎。诘旦,胡人载镪呈,则叹叱曰:剑光已尽,不复买。农夫苦问之。曰:是破山剑,唯一可用,吾欲持之破宝山耳。” 18.青蛇:古代剑名。《万花谷》载:“龟文、龙藻、白虹、青蛇……皆剑名也。” 19.火精:古代名剑。《杜阳杂编》:“火精剑,建中二年大林国所贡。云其国有山,方数百里,出神铁。其山有瘅毒,不可轻为采取。若中国之君有道,神铁则自流炼之为剑,必多灵异。其剑之光如电,切金如泥。以朽磨之,则生烟焰;以金石击之,则火光流起。唐德宗时,上将幸奉天,自携火精剑出内殿,研槛上铁狻猊,应手而碎,乃乘舆夜,待从皆见上仗数尺光明,即剑光也。” 20.折铁宝剑:古代名剑。状似刀,仅一侧有刃,另一侧是背,上有一窄凹槽。剑身中间印有宽凹槽,长3尺4寸3分,重仅1斤4两。《拳剑指南》谓:“状极古雅,有刚柔力,能弯曲自如。单双手持之,无往不利。此是古大将所用折铁宝剑。” 21.干将:古代名剑名。干将,本人名,相传他与其妻莫邪铸有名剑二枚,因以名其剑。《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请干将作名剑二枝。干将者,吴人也;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金铁之精不流,于是干将夫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一说干将、莫邪铸剑,铁汁不流,莫邪投身于炉而成剑。参见“莫邪”。 22.吴干:指春秋时期吴国名剑“干将”。《战国策.赵策》:“夫吴干之剑,肉试则断牛,金试则截盘义。”《吕氏春秋.疑似》高诱注:“吴干,吴之干将者也。”参见“干将”条 干胜:古代名剑。《广雅.释器》:“断蛇、鱼肠、纯钩、燕支、蔡愉、属镂、干胜、墨阳,并称名剑。”
中国历史十大名剑
1. 轩辕剑:黄帝所铸,首山之铜,天文古字,《黄帝东行纪》云:帝崩葬乔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剑在焉,一旦亦失去,一名画影。 2. 腾空:颛顼所有,《拾遗记》曰:颛顼高阳氏有此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在匣中常如龙吟虎啸。 3. 禹剑:夏禹所铸,腹上刻二十八宿,面纹日月星辰,背记山川,藏之会稽山。 4. 启剑:夏王启铸,铜,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 5. 太康剑:夏王太康铸,铜,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铸。 6. 夹剑:夏王孔甲铸,牛首山之铁,铭曰夹,四尺一寸,《书》云: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铸一铭曰夹。 7. 定光:殷太甲铸,文(通纹)曰定光,古文篆书,二尺,《书》云: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铸一剑曰定光。 8. 照胆:殷武丁铸,铭曰照胆,古文篆书,三尺,《书》云: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铸一剑曰照胆。 9. 含光、承景、脊练:出于殷代。《列子》曰:卫周孔其得殷之宝剑,童子服之却三军之众,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练。 10. 镇岳尚方:周昭王铸,铭曰镇岳尚方,古文篆书,五尺,《书》云: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铸五剑,各投五岳,铭曰镇岳尚方。 11. 昆吾剑:周穆王时西戎献,链钢,长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12. 骏:周简王铸,铭曰骏,大篆书,三尺,《书》云:简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铸一铭曰骏。 13. 干将、莫邪:吴人干将莫邪所造,铁,《吴越春秋》载:吴王阖庐使干将作二剑,其妻莫邪断发翦爪投炉中,剑成,雄号干将,雌号莫邪。 14. 越五剑:欧冶子造,铜锡,《越绝书》载:欧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铸成五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鬼神悲号。”另一说是湛卢、纯钧、巨阙、豪曹、鱼肠五剑。 15. 越八剑:越王使工人所铸,采金,《拾遗记》载:越王以白牛白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剑,名曰掩日、断水、转魄、悬翦、惊鲵、灭魂、却邪、真刚。 16. 龙渊:楚命欧冶、干将所造,铁英,《越绝书》载:楚王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命风胡子往见之,使作铁剑,因成龙渊。 17. 太阿、工布:铁剑,一说有三剑,另一剑名已佚。秦昭王铸,铭曰诫,大篆书,三尺,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铸。 18. 定秦:秦始皇铸,采北祗铜,铭曰定秦,小篆书,李斯刻,三尺六寸,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铸。 19. 神剑:汉太公所得,《性命诀》载:太公微时,有冶为天子铸剑,指太公腰间佩刀曰:若得杂冶,即成神剑,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剑成授太公。 20. 赤霄:汉高祖所得,铁,铭曰赤霄,大篆书,三尺,高祖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贵常服之,斩蛇即此剑。 21. 神龟:汉文帝铸,三尺六寸,同时铸三剑,刻龟形,故名。帝崩命入剑玄武宫。 22. 八服:汉武帝铸,铭曰八服,小篆书,三尺六寸,以元光五年铸凡八剑,五岳皆埋之。 23. 茂陵剑:汉昭帝所得,上铭:直千金,寿万岁。昭帝时,有茂陵人献此宝剑,故名。 24. 毛、贵:汉宣帝铸。二剑铭皆小篆书,三尺,以本始四年铸,一曰毛,二曰贵。“以足下有毛故为之贵”(这是宣帝即位前术士恭维他的话)。 25. 衍:汉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大篆书,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6. 乘胜万里伏:王莽铸,铭曰:乘胜万里伏。小篆书,三尺六寸,莽造威斗及神剑,皆链五色石为之。 27. 更国:更始刘圣公(即刘秀)铸,铭曰更国,小篆书。 28. 秀霸:汉光武所得,铭曰秀霸,小篆书,未贵时在南阳鄂山得之。 29. 玉具剑:光武以赐冯异。七尺,《冯异传》:赤眉暴乱,三辅以冯异为征西将军讨之,车驾送至河南,赐以乘舆、七尺玉具剑。 30. 龙彩:汉明帝铸,永平元年铸,上作龙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时常有见之者。 31. 金剑:汉章帝铸,金质,建初八年铸,投入伊水中。 32. 安汉:汉顺帝铸,铭曰安汉,小篆书,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铸。 33. 中兴:汉灵帝铸,文曰中兴,小篆书,建宁三年铸,同时铸四剑,铭文皆同,後一剑无故自失。 34. 孟德: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铭曰孟德,三尺六寸,献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5. 思召:袁绍所得,上铭曰思召,《古今注》:袁绍在黎阳,梦神人授一宝剑,及觉,果在卧,所铭曰思召,解思召为绍字。 36. 蜀八剑:蜀昭烈帝铸,采金牛山铁,三尺六寸,一备自服,余赐太子禅、梁王理、鲁王永、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各一。 37. 镇山剑:蜀後帝禅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剑,以镇剑口山,故名。 38. 倚天、青虹:魏武帝铸二剑,其利断铁如泥,一自佩,一赐夏侯恩(名青虹) 39. 魏三剑:魏太子丕造,一曰飞星,一曰流采,一曰华铤。 40. 文士剑:杨修献魏文帝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