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的简介,描写长城的千古名句(怎样简单介绍一下长城)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1 07:10:22
中国长城资料
长城又称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它是一堵高大、坚固、连续的长墙,用来限制敌人的骑行。长城不是纯粹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大量城池、壁垒、亭台、标志组成的防御体系。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全长1838公里。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燕环的进攻,周朝修建了一系列城堡“烈城”进行防御。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防御,根据各自的防御需要,在边境修筑长城。最早的建筑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后来齐、汉、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先后修筑“诸侯互防长城”进行自卫。其中秦、赵、燕国与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相邻。他们在修建诸侯互防长城的同时,还在北方修建了拒胡长城,历代君主几乎都进行了加固和修缮。此时长城的特点是东西南北方向不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公里到1000-2000公里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修建的长城相区别,历史学家称之为先秦长城。延伸资料:从莱芜、泰山等地现存的遗迹来看,齐长城的结构以土、石为主。在难以攀登高崖陡壁的地方,只有宽约2米的低矮石墙用石头砌成,或者干脆不借助山势建城。每条沟壑都是用宽近7米的巨石砌成的。石头大多是毛石,没有加工成石头或方石,也没有用砂浆固化,但结构很有讲究。总的来说,它是泥土和岩石的结合。它的地基是由8米到12米宽的粗加工石头制成的。顶部筑夯土,每层厚约10至15厘米,均匀,层次分明,夯窝均匀清晰。土壤和盐水混合在一起。在城墙的某些部分,有腐朽木材的痕迹,当年可能在墙中间放了原木,以增加张力,保持平衡。整个齐长城南陡北缓。在北坡,每隔5到10米就有一堆堆的岩石。大的像磨盘,小的像磨盘。他们是为保卫城市抵御敌人而准备的滚石乐队。
关于中国长城的介绍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简介?
八达岭长城,号称世界九大长城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长城之一。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1015米,地势险要,城门坚固。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原为八达岭关隘,后改为关城。从明朝第三年(1569年)到万历十年(1582年),隆庆在各入口修筑了街垒,并在各入口两侧的山上修筑了边城、尖墙和挡马墙。后来逐渐修建了长城,修建了瞭望塔和桥墩。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见证。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大同,开回咸阳。萧皇后出巡,入关,元朝皇帝一年两次的京上之行,明朝皇帝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朝皇帝亲征等等。八达岭是必去的地方。近代史上,慈禧西征落泪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3354京张铁路,孙中山游览八达岭长城,为今天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记忆。城墙:八达岭长城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墙顶大多宽阔平坦,可“五马并骑十人”。龙桥一带,山高坡陡,险象环生,墙顶狭窄,最窄处只有2米多。城墙中心线向外倾斜,外墙高,内墙低。墙的两边覆盖着花岗岩石条,最长的有3.1米,重1.5-1.7吨。无论陡坡还是缓坡路段,石条都是一层一层水平铺设,纵横交错,横架竖垒,咬合成一个整体,缝内灌砂浆。用泥土和石头把墙填满,然后夯实。墙上有3-4层城砖,用石灰膏粘结填缝。这座城市是用墙砖铺成的,以使墙顶平整。在坡度较大的陡峭路段,修建楼梯,方便上下。顶墙两侧有砖砌矮墙,外侧叫罗或垛墙,内侧叫于或女儿墙。婴儿床墙是迎敌面,高度1.7-2m,方便遮挡人体。一般婴儿床开口建在人胸部高度,婴儿床开口间距1m左右。垛的砖是特制的,一边是斜边,码在垛上,呈扇形,外宽内窄,观察面大。敌楼:八达岭长城共有43座敌楼,造型相似,各有特色。其中有巡逻守卫的墙台,上下两层也有敌台。上面一层是婴儿床和射击孔,下面一层是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资的房子。堡垒的距离取决于山和地形。一般瞭望塔有两层,高10米,长宽各10米。都是砖石结构,一层和二层的顶部做成很多有楼梯上下的拱券。二楼有射击口、了望口、喷水口。在楼上,有一个婴儿床口。平台从墙壁突出,并封闭平台内部的墙壁。码头也叫烽火台。八达岭长城外的东西山上有一个桥墩。桥墩都是五英尺高,周围建着小城镇,一英尺五英尺高。桥墩上有吊块,桥墩下有护城河吊桥,外面有陷坑陷阱。门口放一个水柜,冬天装冰,夏天装水;不修台阶,靠绳梯上下;每组有2个武器和火炮门,以及10个守卫。他们由附近城堡的守军把守,与城堡形成纵深防御网。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规定,升烽火的方法是敌军百余人一盏烽火和一门大炮;500多人,二营、二炮;一千多人,三把火,三门炮;500多
上起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战术作用
长城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拓展资料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期中陕西省是中国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境内长城长度达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