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博士,博士生毕业一般在几月(23岁博士毕业正常吗)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4 22:11:56
世界上最年轻的博士是谁
中国是张炘炀。
最年轻的博士是谁?
1814年4月10日,德国洛霍的申通卡尔威特在年仅13岁零283天的时候获得了吉森大学的博士学位。
哈佛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是谁?
理查兹从小就聪明好学,不爱说话,不爱说话,善解人意。受父母诗画的影响,他学习积极,思想开放,从不墨守成规。父母鼓励他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他14岁被哈佛大学录取,并以优异成绩获得理学士学位。然后我学了文科,拿到了文科的学士和硕士。在知识的花园里转了一圈后,他终于走上了学习化学的道路。1888年,理查兹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他才20岁,是哈佛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博士。
世界上最年轻的博士
外国不知道,中国有记载:在美丽的清华校园里,有一个当今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他的名字叫李进。提起李进这个名字,也许你会觉得陌生。但是,你可能不会忘记这样一件事:1984年2月16日下午,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来到上海展览馆,参观上海十年科技成果展。当邓委员长看到两个孩子在表演电脑编程时,他兴致勃勃地走过去,与他们亲切交谈。邓主席抚摸着其中一个男孩的头,郑重地说:“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这个幸运的小娃娃是李进。现在,10年过去了,幸运娃娃已经长成一个大男孩了。1991年3月,刚过20岁生日的李进进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的行列。说说成长的经历。李锦认为自己不是神童,不是父母管教,而是自己努力出类拔萃。1982年11月,上海在各区选择两所小学进行小学生计算机学习实验,其中徐汇区选择了健翔小学。当时李进正好在健翔小学五年级,数学成绩优异,自然被选上学习。这个机会从根本上改变了李进的命运。机遇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因为抓住了机遇,李进的未来才变得辉煌。同样,他的劳动也是非凡的。1983年1月,上海举办了第一届少儿计算机编程比赛,李进获得一等奖。因此,他被选中参加中国福利院少年宫的活动,并获得了为邓小平表演的机会。在他的中学时代,他在上海举行的许多数学和物理竞赛中获得了许多冠军。李锦在世界几个国家举办的数学邀请赛中,拿了中国第一名,题目是美国的。1986年7月底,初中生李进应邀来到清华校园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竞赛,他以满分的成绩摘得桂冠。这个胜利对于李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高一刚毕业就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录取,当时年仅16岁。如果按部就班上学的话,现在李进应该是研究生二年级,但他已经读了三年博士生了。他是怎么跳的?李锦读本科的时候,清华大学为他制定了一个特殊的培养计划,就是让他在三年内读完五年制本科,然后再花两年时间拿到本该花三年的硕士学位。为了一夜之间的比赛,每一分钟,李进都跑得像一个装满弦的钟。他采用交叉学习的方式,每年同时上两个年级的课程。如果两个年级的课程有冲突,他就干脆自学,弥补自己没去上课的空档。在校期间,他从早到晚一直在——教室、——食堂、——宿舍锻炼。结果,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完成了五年的本科课程,比学校为他制定的专项计划提前了一年。可能有人会怀疑李进的学习质量,但事实是最好的答案。李进在开学第一年就参加了科研,考了第一名。他的本科论文可以作为硕士论文答辩。没错,抓住机会是一种技巧,但你能说李锦不努力吗?李进的父母都是64届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大学生,现在都是物理老师。他的父亲也在普陀区主管计算机教育,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父母对李进的悉心指导。但是,李进不承认。他反复强调:“不在父母照顾,在自己。”靠自己,这不就是自学最需要的精神吗?当被问及李进的学习秘诀是什么时,他说:“关键在于领悟和掌握。比如把书上的概念串起来,理解全面透彻,就容易掌握了。”他还提倡自然发展,反对死记硬背。
他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理论。“我小时候记忆力很强,数理化很好,父母照顾很少,学习时间也没有别人多。嗯,方法没什么特别的。课前预习,课后做作业,不要做太多题。自己读书,自己发展,不要依赖父母。”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生,李锦一直保持着拼搏的精神和勇气。他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清华大学的影像中心实验室度过。平时最大的乐趣就是睡觉,偶尔看看金庸等人写的武侠小说。因为他太忙了,没有时间参与其他有趣的事情。李锦有一句不是名言的名言:“如果你觉得孤独,那你不是在搞计算机!”李锦真的一点都不孤独吗?即使是最忙碌、最充实、最幸福的人,也难免偶尔会感到孤独。不是李进不觉得孤独,而是他比别人更能忍受孤独。有一本书里有一句话:只有耐不住寂寞的人才是真正的孤独。自学需要耐得住寂寞的精神。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