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大峡谷,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特征有哪些(峡谷在哪个位置)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6 01:38:39
世界第一大峡谷是什么峡谷?
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东西两端,分别有两座山峰:西端8125米的南加帕尔巴特峰和东端7782米的南加巴瓦峰。这两座山峰的外侧分别被两条大河环绕,它们都形成了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弯(西端的印度河上游大弯,东端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大弯),同时,它们都形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大峡谷。一些地质学家将它们比作喜马拉雅山脉东西两端的两个“地结”。它们像两颗巨大的钉子,挂在高原南端的一座高山上,把欧亚板块紧紧地钉在印度板块上。1994年,科学家利用航空地形图、航拍照片和卫星影像图,以楠格巴瓦峰为基点穿越大峡谷,与加拉雷柏峰另一侧(7234米)在南北、东西三个方向做剖面,进行分析测量,并将野外调查结果与计算数据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下游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在青藏高原东南坡陡降的大弯峡谷平均深度在5000米以上,最深处达5382米。大峡谷从Pai区一直延伸到边境的pasighat,全长496公里。这个结果意味着一项新的世界纪录的诞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最长、最高的河流峡谷!它比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2000多米,科尔卡大峡谷此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它比世界上最著名的科罗拉多峡谷还要深3000多米。大峡谷最陡峭、最核心的一段,从排区的大都卡到墨脱县的邦博,全长约240公里。作为大峡谷的腹地,长期以来对人类充满了诱惑。1993年秋,中国和日本联合对大峡谷进行了考察。两个好斗的日本人不听中国科学家的劝告,执意下河尝试漂流。结果水被冲入急流,湍急的河水很快就把船掀翻了。一名日本人爬上岸后逃脱,而另一名名叫武井一龙的日本人消失在汹涌的河水中.面对汹涌的河水和危岩深处。一位名叫沃德的英国探险家声称他去过大峡谷的腹地。《藏东南考察记》里,他生动地描述了深入大峡谷腹地后看到的美丽景色。他提到了在大峡谷发现的两个大瀑布(在一条大河的主干上形成大瀑布是很罕见的):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它们身上,落下的瀑布带着美丽的彩虹向上升起。沃德将瀑布命名为“夏虹瀑布”,并拍摄了黑白照片作为证明。“夏虹瀑布”真的存在吗?据当地的门巴老人说,这里曾经有两个河床瀑布,就在白马熊的下面,在大弯顶岗朗之间的峡谷河床上,瀑布周围有温泉。当地人曾经在那里修建了一座寺庙,人们经常在这里沐浴和拜佛。站在寺庙上,俯视夏虹瀑布,仰望挂在楠格巴瓦峰上的冰川和阴森的森林。然而,随着1950年的大地震,这一切都消失了。1998年10月,中国科学考察队首次徒步穿越大峡谷核心河段,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调查组进一步摸清了大峡谷核心河段的水电资源,确认、证实、发现了四组大瀑布。大瀑布如此之多,在世界主要河流中是极为罕见的现象。考察队还进行了地质、生物、大气、水文等领域的科学考察,采集了2000多件昆虫、植物、地质岩石和各河段水样等标本和样品。其中,大面积红豆杉原始森林的确认和发现,以及远古“活化石”生物按蚊昆虫的发现,意义重大。
世界第一大峡谷是什么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根据国家测绘局公布的资料,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排镇大都卡村(海拔2880米),经排龙乡雅鲁藏布江大弯,南至墨脱县帕西加特村(海拔115米,印度阿萨姆邦附近),主体在墨脱县境内。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平均深度2268米,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
世界第一大峡谷叫什么?
a去年10月底至12月初,经过36天的艰苦跋涉,中国科学考察队在西藏东南部首次实现了人类徒步穿越全长约496公里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次探险无疑确认了这个“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地位。探险队徒步爬山、爬墙、过河,实现探险壮举。过去,外国探险家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地球最后的秘密之地”。那里不仅几乎没有人,而且有将近100公里远。那是一个神秘的区域,从来没有人类踏足过——或者有人试图踏足却不幸半路夭折。大峡谷上游一个叫排香的地方就是入口。雅鲁藏布江从这里出发,像一条巨龙,在重叠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向北飞去,在北端蜿蜒曲折,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大弯,急转弯,向南奔流至墨脱县,然后出境。这是地球上河谷河流发展史上极为罕见的地理奇观。大峡谷的平均深度超过5000米,从最高峰到山谷最深处的记录是5383米。无论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超过了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40公里)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深3200米)。而且它最窄处只有35米左右,它的“蜂腰”也从峡谷中脱颖而出。从地图上看,大峡谷是一个大马蹄形,往深处看,是蜿蜒的回肠,一座山叠在山顶上,一个小蹄子扣着一个小马蹄形。徒步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科考队领队高教授说,随着雅鲁藏布江垂直劈开喜马拉雅山,穿越印度和孟加拉国,流入印度洋,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汽通道,与印度洋表面的暖湿气流相遇,水汽和热量充足,将热带边界向北推进了6个纬度。这里树多草多,有“西藏江南”的美誉。虽然已经超过了北回归线6度,但山谷里依然是热带雨林和香蕉藤。在4000米的山腰,森林消失了;高耸入云山峰是永久的冰雪带。
世人熟悉的“香格里拉”,藏语意思是“世外桃源”。这个世外桃源显然就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那里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因为雪山下桃花遍地开。 科学探险考察队的植物学家李渤生教授说,大峡谷附近只要有村庄,就长满桃树。原来,藏族村民用当地的桃子喂猪和牛,猪牛满山跑,桃花满山开。 李渤生说,大峡谷从喜马拉雅山南面往上看,在仅仅几十公里的 范围内,依序是雨林、长绿阔叶林、铁杉林;北面,则会看到栎林; 而在数千公尺高的峰顶,则是白雪皑皑。走一天,就能看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有人形容,这里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不是“仙境”是什么?蓝天、雪峰、绿林、怒涛,构成一幅雄 奇的图画。这里孕育着数以千种计的动植物,有奇花异草,珍禽稀兽。 在大峡谷,高等植物3700种,昆虫也多达2000多种,都占整个西藏的80%。对研究生物的考察队员来说,那即使不是人类的香格里拉,也至少是植物和动物的天堂。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发现,大峡谷的核心区不仅瀑布 成群,而且彩虹往往伴着瀑布,美得令人着迷。 原来,雅鲁藏布江在大峡谷里落差2700多公尺,江水就像狂龙怒窜,在峡谷间一路往下落,形成许多瀑布。浪花四溅,涛声震耳,扬起的细密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就挂起一道道的彩虹。“彩虹瀑布”正是探险考察队要寻觅的。英国探险家沃德曾在20年代出了一本书,介绍他所发现的一个彩虹瀑布。可是,几十年来,依然没有人能为彩虹瀑布亲自作确认。此次探险考察队深入秘境,一口气确认和发现四个大瀑布群,并且找到当年的“彩虹瀑布”。 高登义教授说,第一分队在11月6日找到“彩虹瀑布”的位置,但是,只是一个“遗址”。原来,当地在1950年8月5日发生8.5级大 地震,造成山体大滑坡,可能把瀑布毁了。中国科学院的地理学家杨逸畴教授说,“瀑布群”是考察中提出 的新概念。大峡谷坡降度非常大,而且地质和地壳不断变动,每年隆升,可能因此造成大瀑布群。 科学家们发现,大峡谷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年径流量是黄河的2.5倍。水资源专家指出,如果在大峡谷建坝,发电量可等于3个长江三峡大坝。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李渤生教授说,那里可以作为山地生物“种源”基地,让其他地方“引种”。 旅游也是可以开发的资源。李渤生指出,大峡谷北端边缘地区距 离川藏公路不远,可以在特定范围内开放旅游。他说,抬头望雪,低头看江,云雾缭绕,涛声隆隆,峡谷里郁郁葱葱,杜鹃花满山野,绝对是个吸引旅游的绝妙美境。 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以20名中国科学探险家为骨干,由4名登山专家协助,带着30余名中国主要媒体的记者。他们在10月29日集合于西藏林芝地区,大峡谷入口处一个叫派的地方,兵分三路,开始徒步穿越。植物学家李渤生教授带领一分队,沿江而下,进入白马狗熊以下30多公里的悬崖峭壁地段,越过西兴拉山。总队长、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和冰川学家张文敬教授则率领一个特别分队,从大峡谷北端的扎曲逆江而上,与第一分队隔岸对接,寻找神秘的大瀑布。第二分队则由水资源专家关志华教授带头,从派翻过多雄拉山,到达大峡谷的出口处、墨脱县的希让,然后溯江而上,从一个叫做甘 代的地方进入60公里无人区,与另两个分队在扎曲会合。白马狗熊、扎曲、甘代这段90多公里的弧形江段,因为自然条件太困难和凶险,过去从未有人穿越。探险考察队最后在12月3日成功“会师”扎曲,竖立纪念碑,完成了20世纪末的伟大地理探险。 据介绍,二分队抵达墨脱前,既要经过热带丛林,又须登上千多公尺的高山,还经过60多处坍方区,包括一个不久前刚刚活埋一个过路妇人的山崩路段。一分队的李渤生教授尽管探险经验已经非常丰富,也深感此行险象环生。他说,他们前后经过20多个悬崖,12个队员加70多名民工,就在山壁半腰,靠着保护绳,一次过一人,慢慢前进,一天只能前进一两公里的水平距离。一路上被落石砸伤已成了每个队员的平常事。期间,也需搭桥过河。一次,就有队员掉落激流里,所幸被藏族民工迅速救起。当时落水处是支流,如果冲入干流,必死无疑。尽管人救起了,但泡在只有摄氏3度的水里,也冻得脸青唇白。 可怕的还有吸血的虫卑虫,含毒,被它附在身体吸血后,如果拔出来时让头断在体内,就会严重发炎,必须开刀。一分队就有一名队 员不得不因此从大峡谷撤退,到医院施手术。至于会麻醉伤口、分泌抗凝血素,悄悄吸血又让人血流不止的蚂蝗就更多了。 不停地攀越大峡谷的几千公尺高的陡壁,取水困难,过程中队员缺水严重。中央电视台的摄影记者李潇潇回来后在电视上说,每天夜里,他都在想着:“我明天还能活着吗?”他说,有一天,实在渴得受不了了,只好喝自己的尿!如果碰到积雪,队员就在山崖上大口大口吃雪。在峡谷里时间长,但是,30多天路程,能带的食物最多只够20天 。食物快吃完时,每人每天只吃一餐,等待着后方接应。李渤生说,两队之间,彼此知道位置却不一定找得到路会合,如 果食物完全接应不上,是非常危险的。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期待着全球热心人士和 企业的支持。 科学探险考察队总队长、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高登义教 授说,人类首次徒步穿越大峡谷,是为全人类探寻地球资源,而由中国人自己完成这项壮举,则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光荣。高登义希望海内外热心者赞助“中国科学探险协会”此次的考察行动。他透露,此次探险考察的成功背后是庞大的费用和艰苦的历程。包括去年春季的预察,整个计划需要370多万元人民币(约74万新元)的物资和经费赞助,单单动员西藏民工带路和搬运总重量达10吨的物资,就用了1000多人次,远远超过预算。
哪个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其中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年轻的青藏高原何以形成如此奇丽、壮观的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地壳3百万年来的快速抬升及深部地质作用有关。15万年以来,大峡谷地区的抬升速度达到30毫米/年,是世界抬升最快的地区之一。最新地质考察获得的证据表明,大峡谷形成的根本原出是该地区存在着软流圈地幔上涌体。 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地质特征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基本相似。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幔上涌体可能是大峡谷水汽通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可能是以该地区为中心的藏东南成为所谓“气候启动区”的原因,还可能是该地区生物纬向分布北移3至5度的重要原因。以地幔上涌体为特征的岩石圈物质和结构调整对地球外圈层长尺度制约作用在大峡谷地区有十分明显的表现,因此这里是地球系统中层圈耦合作用研究最理想的野外实验室。 高峰与拐弯峡谷的组合,在世界峡谷河流发育史上十分罕见,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然奇观。其实,大拐弯峡谷是由若干个拐弯相连组成的。 峡谷北侧的加拉白垒峰也是冰川发育的中心,其东坡列曲冰川是一条大型的山谷冰川,从雪线海拔4700米延至海拔2850米。 在大峡谷水汽通道北行的当口部位念青唐古拉山脉东段北坡,有卡钦冰川,长达33公里;帕隆藏布上游的来姑冰川,长达35公里。它们部是我国海洋性温性冰川中较长的山谷冰川,冰川末段伸入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最低可以达到海拔2500米左右的地方,构成奇特的自然景观。这条天然水气通道使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形成世界第一大降水带,年降水量达4500一11060毫米;就是这条水气通道使大峡谷积蓄了巨大的水能资源;就是这条天然水气通道使热带气候带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向北推移了五个纬度;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发育了巨大的海洋性冰川;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缩小了南北自然带之间的明显差异,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推动许多热带动、植物分布向北推移;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促进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生物的混合与交流这就是这条天然水汽通道为许多古生物物种提供了安全庇护,不至灭绝。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作用造成了大峡谷地区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由高向低,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风雨林带,宛如从极地到赤道或从我国东北来到海南岛一样。 高山雪线之下是高山灌丛草甸带,再向下便是高山、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带,继续向下便是山地常绿、半常绿阔叶林带和常绿阔叶林带,进入低山、河谷是季风雨林带。这里的季风雨林不同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它是在热带海洋性手风条件下形成的有明显季节变化的雨林生态系统。这里是世界上山地垂直自然带最齐全丰富的地方,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缩影之地。 雅鲁藏布江是西藏最大河流,居中国河流的第五位但其蕴藏的水力资源仅次于长江居中国第二位,单位面积水能的蕴藏量居世界之冠。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地区维管束植物约3500余种,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特别要提到的是高山杜鹃,因为大峡谷的高山灌丛主要由常绿杜鹃组成。这一区域内有154种杜鹃,占世界杜鹃总种数(约600种)的26%。 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及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如皮毛动物水獭、石貂、云豹、雪豹、青舢、白鼬,豹猫和小熊猫;药用动物马麝、黑熊、穿山甲、鼯鼠、蛇晰、银环蛇、眼镜王蛇;医用动物猕猴;观赏动物:长尾叶猴、棕颈犀鸟、红胸角雉、红腹角难、排陶鹦鹉、大绯胸鹦鹉、蓝喉太阳鸟、火尾太阳鸟、红嘴相思鸟、白腹锦鸡、藏马鸣、黑颈鹤、蟒蛇和羚羊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大峡谷地区个同类型的自然带,除海拔4200米林线以上为雪原冰漠和草甸灌丛外,几乎都被森林占据着,大然林区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仅次十中国东北和西南两个林区,居全国第三位。 大峡谷有两个基本特点:奇特的大拐弯和青藏高原最大的水汽通道,这两大特点本身构成厂世界上珍奇的自然奇观,构成厂最有特点的生态旅游资源。壮观、奇特、雄伟、秀美、原始、自然、洁净、环境独特、资源丰富无与伦比。前者最好从空中来立体观赏它,特别在空中能一睹它那全景的壮观和秀丽后者的水汽和热量为大峡谷地区生态旅游带来山地齐全的垂直自然带,生物的多样性和季风型海洋性温性冰川、高山湖泊的无穷魅力和神奇壮秀以及变化无穷独特壮丽的万千气象。 考察多年的研究表明: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该地区的地壳在近3百万年以来的快速抬升,并与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有关。利用裂变径迹方法获得15万年以来大峡谷地区的抬升速度达到30毫米/年,是世界上抬升最快的地区之一。气候证据表明大峡谷地区是一个“热点” ,推断是有类似于地幔羽的热源存在,但缺乏直接的地质证据。最近的地质考察获得了完整的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证据,表明大峡谷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存在着软流圈地幔上涌体。 最有意义的是,在上述退变高压麻粒岩地体和两大陆接合带附近,沿着近东西向韧性构造带,侵入了一套由超基性碱性杂岩-碳酸岩组成的完整岩石系列(钟大赉(lài)等,1998)。侵入岩为岩筒、岩脉产状,宽度30厘米-12米。超基性碱性杂岩脉体边缘相或小规模岩筒中为角闪橄榄石岩,中央相为角闪金云母橄榄辉石岩。金云母、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尖晶石等是主要矿物相,并能发现文石、霞石和橄榄石等。碳酸岩围岩中出现强烈的地幔热液蚀变或交代,在脉体的中央镶有结晶的块状碳酸岩。主要的碳酸盐矿物是文石,有含量不等的霞石、金云母、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等。还发现具有碳酸岩火成岩判别意义的、过去已有报道的矿物星叶石。这样的岩石组合通常来自地幔,多是响应软流圈的上涌和热力作用、岩石圈减薄中地幔岩石发生减压增温溶融形成。火成碳酸岩是地幔溶体结晶分异作用晚期阶段的产物,碳酸岩与超基性碱性杂岩成分和矿物的含量呈过渡特征也说明了这一点。地质推断它们的形成时限很年轻,初步的同位素年代学结果证明是5-8百万年以来形成的。这套岩石组合的发现为论证大峡谷的形成是由于该地区存在地幔上涌体而引起的热力抬升提供了充分的岩石学证据。因此,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与峡谷形成相关的地质特征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基本相似,是地幔上涌体或地幔热点作用的结果,引起岩石圈的减薄和类似的岩浆作用,相应地壳的快速抬升形成了大峡谷。 简介 其基本特点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 高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两侧,壁立高耸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和加拉白峰(海拔7234米),其山峰皆为强烈上升断块,巍峨挺拔,直入云端。峰岭上冰川悬垂,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壮 从空中或从西兴拉等山口鸟瞰大峡谷,在东喜马拉雅山无数雪峰和碧绿的群山之中,雅鲁藏布江硬是切出一条笔陡的峡谷,穿越高山屏障,围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大拐弯,南泻注入印度洋,其壮丽奇特无与伦比。 深 在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间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深处达5382米,围绕南迦巴瓦峰核心河段,平均深度也5000米左右,其深度远远超过深2133米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深3200米的科尔卡大峡谷和深4403米的喀利根德格大峡谷。 润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峡谷南段年降水量高达4000毫米,北段也在1500~2000毫米之间,故整个大峡谷地区异常湿润,布满了郁密的森林,形成了世界上生物多样最丰富的峡谷。它与发育着荒漠植被的干旱的科尔卡大峡谷、与发育着单一松林的比较干旱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是不同的。 幽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林木茂盛。由于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而且许多河段根本没有人烟,加上大峡谷云遮雾罩、神秘莫测,所以环境特别幽静。这也是上述三个大峡谷所无法比拟的。 长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以连续的峡谷绕过南迦巴瓦峰,长达496.3公里,比号称世界“最长”的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还长56公里。 险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许多河段两岸岩石壁立,根本无法通行,所以至今还无人全程徒步穿越峡谷。相比其他三条大峡谷,谷地中都有路相通;科罗拉多大峡谷,游人可乘牲畜在谷地中穿行游览;科尔卡大峡谷,游人可徙步沿谷地旅游;喀利根德格大峡谷,谷地中村庄星罗棋布,沿谷地的小路是当地发展徒步旅游的主要路线。就水道而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段,河水平均流量达4425立方米/秒,远远超过67立方米/秒的科罗拉多河和另外两条河流,其河流流速高达16米/秒,水流湍急,跌水相连,至今未有人能漂流进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其水流的险恶程度也远在诸峡谷之上。 低 系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低处的巴昔卡,海拔仅有155米,远远低于上述三个峡谷的任何一个最低点。 奇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为奇特的是它在东喜马拉雅山脉尾闾,由东西走向突然南折,沿东喜马拉雅山脉南斜面夺路而下,注入印度洋,形成世界上最为奇特的马蹄形的大拐弯。它不仅在地貌景观上异常奇特,而且又成为世界上具有独特水汽通道作用的大峡谷,造就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奇特的森林生态系统景观。 秀 整个大峡谷的自然景观可以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秀甲天下”概括。谓其秀甲天下,主要是指无论在秀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都独领风骚。就广度而论,大峡谷是山秀、水秀、树秀、草秀、云秀、雾秀、兽秀、鸟秀、蝶秀、鱼秀、人秀、村秀……不仅如此,大峡谷的秀还有其深远和雄伟的内涵。例如大峡谷之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溪流、帘帘飞瀑直至滔滔江水,固态、液态、气态、雪花、溪流、大江、秀丽深入到水的各种形态、各种尺度规模。而从力度来看,数百米的飞瀑,16米/秒的流速,4425立方米/秒的流量,其力度甚为壮观。再如大峡谷之山,从遍布热带季风雨的低山一直到高入云天有皑皑雪山无一不秀;茫茫的林海及耸入云端的雪峰给人秀丽的感受更如神来之笔。生于斯长于斯的众多的生灵,更以其独特的形体和生命的活力迸发出秀丽的光彩。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