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旅鼠,100个最濒危物种名录(世界24种濒危动物)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6 09:48:35
北极旅鼠为何集体自杀?
1868年的一天,天气晴朗,海上能见度良好,挪威海岸线在远处清晰可见。一艘载满乘客的邮船正乘风破浪,甲板上坐满了即将抵达目的地的乘客。突然,有人喊道:“看!那是什么?”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看到附近的海面上有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在蠕动。渐渐地,船靠近了,人们终于看清了,那是一群数不清的旅鼠。他们从海岸一直游到海边。很多在前面游泳的老鼠已经筋疲力尽,沉下去了,但是后面的没有退缩,坚决的继续前进。于是,海面上出现了大型的旅鼠浮体。之后几乎每隔三四年就有北欧旅鼠在这一带和巴伦支海或北冰洋反复跳海自杀。他们成群结队地冲下山坡,迅速向海岸进发,河流、道路、田野都无法阻挡,秃鹫、狐狸、德国牧羊犬的攻击也无法让他们退却。一到岸边,他们都义无反顾地跳进海里,拼命地游,拼命地挣扎,最后一批批地淹死,戏剧性地结束了生命。旅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啮齿动物,与普通田鼠没有太大区别。它们的尾巴略短,皮毛呈深褐色,有白斑。大部分只有成人手掌那么长。它们不仅能适应北欧寒冷的气候,而且繁殖能力也很强。一只母鼠每年至少能产下10只小白鼠,6周后后代性成熟,可进入繁殖期。如果每次繁殖有一半是雌鼠,雌鼠的数量可以在一年内从一只增加到3000-4000只。有人认为,旅鼠集体跳海“自杀”可能与其旺盛的繁殖能力有关。除了北欧,旅鼠还生活在美国西北部、苏联南部的草原和蒙古。在众多亲戚中,只有北欧旅鼠有周期性的集体跳海行为。所以推测是因为它们的繁殖力高,所以发生了“鼠口爆炸”。旅鼠太多导致住所食物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旅鼠不得不迁移到其他地方。许多年前(至少一万多年前),波罗的海和北海比现在要窄得多,所以当时的旅鼠完全有可能游过大海,到达对岸,建立新的生活区。长此以往,集体迁徙成了挪威旅鼠的本能,代代相传。众所周知,大海变了,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海面比以前宽阔了许多。当他们试图再次游到对岸时,却被无情的海水吞没了。然而,人们注意到,有时旅鼠也会向北跳入巴伦支海和北冰洋。许多年前寒冷的巴伦支海北部曾经有过陆地吗?否则,旅鼠北迁的目的地在哪里?当人们对此感到失望时,不久前,俄罗斯科学家对此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他们认为,一万多年前,是地球上寒冷的冰河时期。北冰洋的浮冰被冻得很厚,南方的风把西伯利亚和北非的大量沙尘带到了这里,从而在冰上沉积了一层几米到几十米厚的沙子,而鸟类则带来了植物的种子。夏天来临时,这片奇特的冰原也会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许多适应寒冷气候的北极牦牛和羚羊已经证实,这里的一些小岛是由冰构成的,例如,他们还列举了位于拉普捷夫海和特梅尔半岛以东的利亚杜夫群岛。只是时间过去了,气候变化了,巨大的冰盖消失瓦解了,留下了一些可以作为线索的小岛。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向北跳入巴伦支海的旅鼠只是在寻找当年曾经存在过的冰盖。事实是否如此还有待研究人员证明。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都是牵强的解释。与鲸鱼自杀一样,旅鼠的自杀与一种至今未知的纯生物机制有关,但与北极冰盖的存在无关。
北极旅鼠为什么会集体自杀?
旅鼠是北极草原的首领,整个北极草原都是它们“旅鼠帮”的天下。它们虽然体型很小,但数量众多,不仅让北极草原烟雾缭绕、毫无生机,还肩负着为比它们大得多的动物——狐狸、老鹰等提供口粮的重任。离不开他们。大约三到四年后,旅鼠的数量将会激增。他们的生育率真的太快了,比人类快多了。一个孩子最多可以生20个宝宝,20天就成熟了。如果一对老鼠和女人从春天开始就致力于生育计划,到秋天就会产生几十万个后代。每隔三到四年,旅鼠的数量就会大到足以吃光草原上所有可吃的东西。这时,他们不得不考虑子孙后代。如何消除多余的数字?这时候旅鼠会突然从灰黑色变成亮橙色,露出自己的地方,吸引天敌为自己举行腹葬!这个时候,狐狸、鹰、鹰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每天都睡得很好,但无论他们怎么努力,仍然无法大规模减少旅鼠的数量。无奈之下,旅鼠们聚集在一起,数十万、数百万的旅鼠蜂拥而至,开始了它们一生中最悲惨的旅程。风飒飒北极寒,旅鼠一去不复返!他们势不可挡,奔向大海。在旅鼠面前,桥接每一片水域:用尸体填满河流和池塘;后面的旅鼠跨过同类的尸体继续前进。这支悲伤的队伍来到海边后,连遗书都没写,也不想要仪式,就像死神一样跳进海里,数百万只旅鼠像小山一样在水里打滚.旅鼠的名字来源于这次死亡之旅。美国科学家用营养恢复理论解释旅鼠自杀。啮齿类动物数量达到顶峰时,由于进食过量,植被遭到破坏,食物不足,条件恶化,只好留下少数繁殖,其他的则自杀。在地球上,很少有动物会有意识地自杀。人是一种,旅鼠是一种,还有一种北极狐。旅鼠会沉入大海;当狐狸的数量大到威胁到生态平衡时,它们就会得一种怪病,叫做“疯舞病”,疯狂地唱歌跳舞,直到筋疲力尽。而人类,只会因为个人绝望而自杀。没有人会为了生态平衡而自杀,更不会有一群人为了生态像旅鼠一样投海自尽。然而,人类是地球上发展最快的物种,消耗的资源最多。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
吃光用光烧光,而人口的速度还在高速增长,是不是也会像旅鼠一样呢?当然不会,人是万物之灵,智慧高到能够研究出物种的数量增减与自杀原因,想来自然也有办法控制人口数量,给后人留下一片自下而上的空间吧?
旅鼠的北极旅鼠
北极旅鼠的生活习性‘ ?
旅鼠常年居住在北极,体形椭圆、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长到15厘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两眼闪着胆怯的光芒,斯堪的纳维亚的农民则直接称之为“天鼠”,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年头,旅鼠们的数量会大增,就像是天兵天将,突然而至。当旅鼠数量增加时,雪鹗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而当旅鼠数量降低后,大量的雪鹗由于饥饿,被迫南迁。因此,在北美,每隔3~4年都可见到这种雪鹗的大量迁入,而在两次迁入之间,很少见到雪鹗。扩展资料:挪威北部和亚欧大陆的高纬度针叶林,以根,嫩枝,青草和其他植物材为食,天敌有猫头鹰、贼鸥、灰黑色海鸥、粗腿秃鹰、雪鸮、北极狐、黄鼠狼、北极熊等。旅鼠虽为哺乳动物,但其繁殖能力是很强的。在北极的3月份,当北极狐为求偶而发出的粗哑尖叫声打破了宁静的苔原带时,旅鼠早已产下了第一窝仔,并在雪下忙于抚养其新生的子女。赶上好年头,一只母旅鼠一年可生产6~7窝,新生的小旅鼠出生后20~30天便可交配(最高的记录是出生后14天便可交配),经20天的妊娠期,即可生下一窝小旅鼠,每窝可生12个,据此速度,一只母鼠一年可生成千上万只后代,确实令人惊叹不已!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