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商鞅是魏国人还是卫国人(嬴虔)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6 19:16:22
商鞅简介
商鞅(约前395-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黄梁庄镇)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魏姓。又称魏阳、公孙阳(魏阳的“魏”为国姓,商鞅的“商阳”为居姓或官姓,“诸侯之子称诸侯之子,诸侯之孙称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符为姓”。魏阳的祖先是魏军,所以也叫公孙阳。)商鞅应秦孝公之请入秦,广纳贤才,劝秦孝公变法自强。萧公死后,被秦贵族诬告,被秦惠文王怀疑,车裂而亡。在秦国执政的20多年间,秦国进行统治,史称“商鞅变法”,使秦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超越山东六国,最后却死于自己的法。
关于商鞅
商鞅在秦国的崛起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改革措施如下:经济措施:1)弃矿开建;2)重农抑商;3)奖励农织;3)统一计量中度量衡统一的意义;第一,全国各地都有规范的计量标准,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对税制和薪酬制度的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有利于消除地方分裂势力的影响;第四,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计量奠定了基础。政治措施:1)鼓励战功,实行二十等爵位制度;2)除“石清侍禄制”外,鼓励宗室贵族建立战功;3)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制;4)实行县制;5)修秦律,“焚诗书明法”
商鞅是谁?
商鞅(约前395-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黄梁庄镇)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魏姓。又称魏阳、公孙阳(魏阳的“魏”是国姓,商鞅的“商鞅”是封地或官职的姓)。商鞅应之请进入秦国广纳贤才,并劝说变法自强。萧公死后,被秦贵族诬告,被秦惠文王怀疑。他死后,被汽车肢解。商鞅在秦执政约20年,秦国统治,史称“商鞅变法”,使秦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超越了山东六国,为后来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此外还有很多商鞅。
商鞅的事迹
商鞅(约公元前395-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魏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魏国国王后裔,姓公孙,又名魏阳、公孙阳。后来由于在河西战争中立功,被封为尚军,所以被称为商鞅的“圣人可以强国,但不可违”。若能惠民,不遵其礼”成为秦国政治的指导原则,这使得秦国领先于山东六国。其次,商鞅的执法不避权贵,对医生的处罚表明他坚决贯彻了法家的这一思想。最后,法家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商鞅和法家一样,以“知法”的态度和精神来推行政治改革,使人能够知法。商鞅独立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鞅主张一切农民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了20种重农垦荒的方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刺激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压制工商业。其次,商鞅主张重刑重赏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