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棘龙,激龙(中国棘龙)

摘要: 棘龙的介绍 棘龙,一般称为棘龙科恐龙,是著名的巨型食肉兽脚类恐龙,生活在距今约1.12亿年至9300万年前的白...

棘龙的介绍

棘龙,一般称为棘龙科恐龙,是著名的巨型食肉兽脚类恐龙,生活在距今约1.12亿年至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其分布范围包括南美洲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突尼斯、尼日尔和巴西东北部。1912年,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罗姆在埃及首次发现了棘龙化石,并于1915年对其进行了描述和命名。棘龙的研究进展加拿大皇家泰瑞尔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唐纳德亨德森(Donald Henderson)认为,棘龙头重脚轻,可以漂浮得相当好,但这种怪物不太可能在水下下沉并追逐猎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棘龙绝对是一个游泳健将。得益于2018年底发现的各种新骨骼,研究人员已经能够重建棘龙的尾巴,证实它是一种游泳高手,能够在水下操纵和追逐猎物。

棘龙的介绍

棘龙的外貌特征

棘龙长19米,高12米,咬合力4吨,掌力10吨。背上有刺,能生热,肌肉发达,智力高,行动迅速,嘴长,但不宽,是食肉龙中最强壮的龙。棘龙经常吃鱼,鱼是半水生的。最大的敌人是鳄鱼和污浊之龙,但是因为太强大了,这两个敌人都不算什么。

棘龙的名种分类

目前棘豆属有两个命名种,分别是埃及的埃及棘龙和摩洛哥的摩洛哥棘龙。1912年,在埃及西部的拜哈里耶绿洲发现了第一块棘龙化石,1915年,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梅尔将其命名为模式物种埃及棘龙。后来,在Baiharier绿洲发现了其他化石碎片,包括脊椎和后肢。恩斯特斯特默(Ernst Stemer)在1934年将这些化石命名为棘龙(SpinosaurusB),但在1944年,存放化石的慕尼黑博物馆被炸毁,化石消失了。2014年,在摩洛哥撒哈拉沙漠挖掘出一组新的高完整性棘龙化石。研究历史:棘龙2001年出现在电影《侏罗纪公园 III》(侏罗纪公园三)中,2005年研究它们的新标本。弗里德里希博士(Friedrich)他们认为棘龙有18米长,20吨重。2005年,克里斯蒂亚诺达尔萨索(Cristiano Dal Sasso)认为棘龙和大象鳄龙的身体与头骨比例相似,而大象鳄龙被估计长约11米,重约4.5~6吨。根据这一数据,达鲁萨索等人估计棘龙体长13至16米,重约8公吨。后来,一些研究人员质疑棘豆科不同属的头骨形状不同,会导致不同的体长估计。自从棘龙被发现后,它们就成为了最长最大的兽脚类恐龙的候选之一,但普通大众对棘龙的巨大体型毫无概念,直到2001年棘龙出现在电影《侏罗纪公园3》(侏罗纪公园III)中,并在2005年描述了它们的新标本。在他们的研究中,弗里德里希冯休恩博士和唐诺f格鲁特几十年后将棘龙列为最大的恐龙之一;棘龙身长15米,体重超过6公吨。1988年,格雷戈里s保罗也将重达14至16公吨。至少有一项未公开的调查显示,棘龙重达23吨,它是通过比较原型标本中最大的椎骨(21厘米)和霸王龙最大的椎骨获得的。因为原型标本来自于一个未成熟的棘龙个体,意味着它巨大的体型上限。然而,提出这些数据的人降低了数据,与克里斯蒂安诺达鲁萨索(Christiano Daru Sasso)等人提出的数据接近(唐纳德亨德(Donald Hende)根据头骨长度计算了比例),发现在之前估计的数据中,蜥脚类动物是以暴龙和食肉动物为基础的,它们具有与棘龙类恐龙不同的体质。水中需要更完整的化石来促进氧气。这一地区同时期的其他恐龙也可能发展出类似的脊椎骨结构,如鸟脚亚目的郝永龙和蜥脚亚目的Rebazislon之前的二叠纪。它们的帆不是同源进化的特征。早在1915年,Ernst Stemer就认为这些背部结构支撑着由脂肪构成的驼峰。1997年,Jack BowmanBailey提出棘龙和郝永龙的棘不是细棒,而是宽的前后轴,这与棘龙被描述为两足动物的传统观点不同。20世纪80年代后,他们被认为至少有时可以用四只脚走路。这个论点得到了翼手龙的发现的支持,翼手龙是棘龙的近亲,有强壮的手臂。1997年,杰克鲍曼贝利(Jack Bowman Bailey)同意棘龙是一种可能的四足姿态,从他研究中的新重建可以看出,与人类相比,棘龙的肩部旋转范围要小得多。他们的手臂不能360度旋转,但可以从垂直平面摆回约125度,因此肱骨可以摆回斜微上方。该臂可以向前旋转超过垂直平面大约50度。手臂不能完全垂直向下摆动,但可以伸出到水平面以上20。与人类相比,肘部的活动范围也很小,只有70度左右的旋转。手臂不能180度伸直,也不能大幅度弯曲,肱骨不能100度弯曲。桡骨和尺骨是相互固定的,所以它们不能像人的前臂一样向内或向外旋转。

棘龙最大的拍击力在3000左右。但90年代以后,在西撒哈拉、肯尼亚和尼日尔发现了许多疑似棘龙的化石,表明棘龙可能分布在除北非五国以外的许多非洲国家。利比亚的化石发现于卡包组,地质时代属于白垩纪早期(1.36亿年至1.25亿年前)的Houtrivian阶段。它们曾被误认为是属于棘龙的碎片化石,但后来的研究发现了这些。

化石并不属于棘龙属.尼日尔Echkar组(森诺曼阶末期)发现的一些牙齿化石,和棘龙的几乎一致,极有可能属于棘龙,但暂时没有详细研究。肯尼亚的化石发现砂、巨大的爪子而著名。对于棘龙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二战期间被摧毁的完整化石以及如今发现的一些牙齿、头骨、背帆、爪子、脚指头。到如今为止,只有一些头骨、颈椎、背帆、爪子、脚指头的化石保存在博物馆和科研机下颌,显示棘龙拥有肉食前上颌骨牙齿、上颌骨的大型牙齿间形成一个缺口;此缺口与下颌的大型牙齿吻合。棘龙的口鼻部前端略为膨大,眼睛前方有一个小型突起物。根据三个标本,并参考激龙的头颅骨后半段形状,而估计棘龙的头颅骨长度约为1.75米。之后有少数研究人员质疑,棘龙科的不同属是否有不同的头颅骨形状。棘龙最大的亮点就是拥有独特的帆状物。棘龙的帆状物功能仍未确定;科学家们已提出数个假设,包含调节体温、吸引异性的展示物,吸引猎物。这显示棘龙至少是某种程度的温血动物,之后有其他研究人员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如果棘龙有背帆,它们吸收热量的效率,将高于散发热量的效率。他们认为这些有长神经棘的恐龙,背部具有脂肪构成的隆肉,以储存能量。许多现代动物的复杂身体结构,在求偶季节时具有吸引异性功能。这些恐龙的帆状物有相当可能性具有吸引求偶功能,类似孔雀的尾巴。斯特莫假设这些恐龙的雄性与雌性拥有不同大小的神经棘。如果属实,这些帆状物可能拥有耀眼的颜色,但这是完全建立于推测上的。

棘龙分类 是什么

棘龙科的名称来自于棘龙属,棘龙科可分成重爪龙亚科、棘龙亚科。重爪龙亚科包含:英格兰南部的重爪龙、尼日的似鳄龙。棘龙亚科包括:非洲的棘龙、巴西的激龙与崇高龙(后者可能是激龙的异名)、可能还有泰国的暹罗龙,暹罗龙目前只有发现破碎的化石。棘龙与激龙的亲缘关系最接近,两者都属于棘龙亚科,都拥有笔直、无锯齿边缘的牙齿,牙齿间距宽,棘龙的每边上颌骨有12颗牙齿;重爪龙亚科有弯曲、锯齿边缘的牙齿,牙齿数量较多,每边上颌骨约有30颗牙齿。棘龙属目前有两个已命名种,分别为埃及棘龙、摩洛哥棘龙。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