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端砚,端砚产于哪个地方(端砚市场)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17 05:04:42
中国端砚哪些有名
最著名的有老坑、坑梓、马坑。广州瑞哲轩美术馆是广东收藏端砚最多、品种最全的美术馆。馆内有三大名坑出产的精美端砚和几乎所有其他类型的端砚。对肇庆段砚和中国段砚感兴趣的可以去瑞哲轩。
关于端砚
端砚的产地是中国‘文房四宝’中最好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初唐时期,在广东肇庆东郊(旧称端州)陵阳峡柯然山段曦一带,就有以采集砚和制作端砚为生的工人。在这里,滚滚东去的西江穿过峡谷,直奔南海。两岸山峦叠嶂,气势磅礴,覆以重石。段岩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梓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等散落在这如画的环境中。出产的广东砚慢慢成为肇庆特有的工艺美术;它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为达官贵人、帝王将相所欣赏。宋朝开始将端砚列为“贡品”,名扬海内外。端砚之所以珍贵,是因为石头特别嫩、纯、细、润、实、紧,制成的端砚具有呼息研墨、不失墨、冬不冻的特点。也与采矿和制造业的艰苦有关。一方砚从检测、发掘、运输、选料、修边、设计、雕刻、打磨、水洗、装裱,要经过十余种艰苦细致的工序。开采砚台不能机械操作,主要靠手工。历代采石工人顺着石脉方向,自然往深处开采,从节理处凿去。收藏的砚台能有30%到40%被利用的很少。隧道向下倾斜,曲折蜿蜒,工人进出都要蹲下弯腰。在某些地区,只有一个人可以裸体爬行。古人云:“老坑爬坑斜,采石工隔日赊账。割紫云不奢,剁一千块也不奢。”再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琢,其造型风格多姿多彩,从初唐的实用性逐渐提高到明清的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结合,进入了国家工艺美术的行列。现在,它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远近闻名。所有来肇庆旅游的中外游客都以拥有一块精美多彩的广东砚为荣。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广东砚台是《端溪龙皇巨砚》,长2.76米,宽2.16米,厚0.21米,重两吨。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入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全》。现收藏于鼎湖山宝鼎园。端砚因产地在广东端州而得名。端州就是现在的肇庆。砚台的采集地点在肇庆东郊斧克山附近的段曦河,所以段曦砚台又叫段曦砚台。唐代端砚多用于墨迹研究。宋代以后,端砚的欣赏价值和文化内涵逐渐丰富。后来被誉为“四大名墨”之首。端砚的发展在唐宋明清已流传一千三百余年,但砚台收藏时断时续。明清时期段曦砚的开采也有专门官员监管。当达到要求的收藏量时,砚池就会关闭。所以古代广东砚台数量有限,价格世代不变。一块上品的广东砚台,在宋代可以卖到一万两银子,甚至十万两银子以上。广式端砚造于公元:年。这块砚台是清代代代相传的。砚台略平,似琴。椭圆形的砚厅开在中下部,月牙形的砚池凹在砚厅的上部。砚台背面也是琴形,下端有一个半圆形的轮廓形足,前端有两个扁圆形的足,中间稍有凸起。砚台正面上方刻有篆书“优笔砚,幸福一生”的题字,末端则签有楷书“丁巳冬时明,余明”的题字。在中心的背面,圆圈标志着“内幕”的一面。砚台
中国四大名砚的端砚
如何鉴别端砚
1.端砚是什么?端砚是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市)段曦砚坑的一种砚。端砚始于唐代武德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其石质绵软,其墨不滞,三日不枯。它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二、石的特点细腻润泽、墨不损、气息能磨墨、石纹丰富多彩、显影墨油亮、层次丰富、虫蚁不蛀等等,居中国砚台之首。硬度适中;砚台的硬度为莫氏(2.8-3.5),略硬于墨棒(2.2-2.4),但高于刻刀。
硬度(约5)低1倍左右。致使端砚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砚石显孔隙率小、饱和吸收率低,说明砚石的矿物细、粒间间隙小,开型或小开型裂隙不发育,使砚石蓄水不涸。三、分类端砚石分紫端、绿端、白端三种,其中紫端石为富铝、钾、铁的硅酸盐类岩石。绿端石和白端石为富钙、镁的碳酸盐类岩石。紫端石和绿端石形成于同一个泥盆纪。白端石形成于比紫端石晚7000万年石炭纪。四、如何鉴别端砚端砚要丛质地、颜色、品种和做工四方面来鉴赏。石质: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石色: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石声:优质砚材根据砚坑不同有的“无声”,有的有“木声”,而也有如同“泥声”的石材。手感:用手抚摸砚堂,慢慢抚摸到砚池,如果是佳石,手感细腻滋润,有抚摸婴儿肌肤的感觉。欣赏雕刻:端砚雕刻题材广泛,但通过雕刻能掩藏砚石瑕疵,或者凸出优质花纹,比如在大的石眼附近刻上浮云,营造出云绕朗月的诗境。在一些流传下来的名砚上雕刻的砚铭内容丰富,也是鉴赏端砚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出自书法名家之手,使砚台增色不少。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